曾以“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响彻市场的涪陵榨菜,如今正深陷多重危机。作为酱腌菜行业唯一上市公司,这家曾创下年营收25.48亿元历史峰值的“榨菜之王”,自2022年起业绩连续三年下滑,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再降4.75%,仅录得7.13亿元。在存量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其增长疲软的表象下,是ESG披露缺位、食品安全漏洞频现、战略决策滞后等深层次问题的集中爆发,昔日的行业标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与转型困境。

ESG披露“缩水”:环境亮点难掩治理短板

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评价体系中,涪陵榨菜的表现已沦为行业中下游水平。据万得评分显示,其ESG评级仅为“B”级,在环境、社会及治理三大维度均存在明显短板。尽管公司在环境治理层面不乏亮点,如投入5.2亿元建成44座废水处理设施,引入的MVR蒸发浓缩技术实现盐水回收利用,每年可减少5万吨含盐水排放,并衍生出榨菜酱油等副产品新增产值近亿元,但这些努力却被ESG信息披露的“缩水”行为削弱了价值。

自2022年起,涪陵榨菜停发独立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将ESG相关内容并入年度报告,直接导致环境维度的信息披露质量大幅下降。对比同行业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千禾味业每年均发布独立ESG报告,详细披露碳减排路线图、供应链人权审计等细化信息,而涪陵榨菜的合并披露不仅信息量锐减,数据详细度更是难以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这种披露形式的简化,本质上是环境信息优先级下降的体现,既无法回应酱腌菜行业对水资源管理、碳足迹追踪的核心关切,也让投资者、消费者难以评估其环境治理的真实成效,暴露了公司在ESG治理意识上的滞后。

食品安全“爆雷”:品控漏洞摧毁消费信任

如果说ESG披露问题影响的是资本市场信心,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则直接动摇了涪陵榨菜的消费根基。作为与消费者日常饮食密切相关的产品,涪陵榨菜近年来在质量管控上的漏洞频发,成为投诉平台上的“常客”。

2022年“315”期间,涪陵榨菜因钠含量和甜味剂超标被列入“十大不推荐产品”,引发市场哗然。尽管公司随后推出“减盐升级产品”,试图抢占健康赛道,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标准测算,其新品仍属于高钠范畴,与消费者对低盐健康食品的期待相去甚远。更严重的是,物理异物与变质问题持续困扰消费者:2025年6月,有消费者在美宜佳购买的乌江脆口萝卜丁中发现虫子,联系企业后不仅未获有效回应,还遭遇敷衍对待;同月,另有消费者在天猫超市购买的凉拌海带丝中吃出不明异物,部分消费者甚至因食用变质发霉的榨菜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这些问题并非偶然,而是反映出涪陵榨菜在生产全链条质量管控上的失效。有投资者反馈,产品中“老茎”“硬菜梗”问题突出,严重影响食用体验,但企业对此类质疑始终回避,未正面回应品控漏洞。即便公司宣称建立了全链条管控体系,可从市场端暴露的问题来看,生产环节的监管缺位、售后投诉处理机制的低效,正在不断消耗消费者对“乌江”品牌的信任,这对依赖品牌溢价的涪陵榨菜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战略转型“遇阻”:定价失策与多元乏力

在业绩增长承压、食品安全争议不断的同时,涪陵榨菜的战略决策也屡屡引发争议,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转型难度。从市场策略来看,其定价偏高且频繁涨价的行为早已引发消费者不满——13年间涨价13次,使得其单价远高于吉香居、鱼泉榨菜等竞品。在当前酱腌菜市场价格战激烈的背景下,普通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而涪陵榨菜对市场竞争态势和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误判,直接导致其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持续下滑。

品牌治理的滞后同样制约着企业发展。“涪陵榨菜”作为地域商标,可被区域内多家企业共用,这使得涪陵榨菜的品牌辨识度模糊,对市场上小作坊产品的整合与打击能力薄弱。在竞品不断通过差异化品牌策略抢占市场份额时,涪陵榨菜未能及时强化自身品牌专属属性,导致市场份额被分散,进一步加剧了存量竞争的压力。

更关键的是,涪陵榨菜的多元化转型之路布满荆棘。尽管公司多年前就提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目标,但截至2024年,其泡菜和萝卜业务的合计收入不足3亿元,核心收入仍高度依赖榨菜单品,多元化业务几乎毫无进展。为打破困局,涪陵榨菜在2025年4月宣布拟收购味滋美51%股权,试图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业务结构,但此次收购能否成功仍存变数。毕竟,从过往表现来看,公司在品类拓展上始终保守,对比洽洽食品从瓜子业务成功拓展至魔芋爽的转型案例,涪陵榨菜在新业务培育上缺乏清晰路径与执行力,此次收购更像是应对业绩压力的“应急之举”,而非长期战略布局的结果。

此外,管理层的变动也为企业转型增添了不确定性。2023年,执掌公司23年的“灵魂人物”周斌全离任,80后高翔接任,这是涪陵榨菜20多年来首次换帅。然而,新管理层上任后,公司业绩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润双降,股价从高位暴跌近70%,市值蒸发超300亿元。市场对新团队的战略规划缺乏信心,而公司至今未能拿出有效的业绩提振方案,战略连贯性与执行力的不足,让涪陵榨菜的转型之路更显迷茫。

从“小产品大市场”的行业标杆,到如今增长失速、品控失控、转型乏力的困境企业,涪陵榨菜的坠落轨迹令人唏嘘。在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若不能尽快补齐ESG披露短板、重建食品安全信任、制定贴合市场的战略规划,这家曾经的“榨菜之王”恐怕难以摆脱困局,其未来能否在行业洗牌中保住地位,仍是未知数。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