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孙超
为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引领和关心关爱,今年,上街区新安西路社区结合辖区企业多、货车多的现状,在“融”上做文章,在“合”上下功夫,通过空间融合共享、资源整合集成、功能延伸增能等措施,以“三融合”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具备区域特色的“司机服务驿站”。
阵地融合夯基础,显著提升保障能力。盘活转化阵地空间,充分发挥“一室多用”功能,将现有服务设施进行有机整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设置红色教育点、舒心歇脚点、续航补给点、服务代办点、调解援助点、健康关爱点等6种基础服务,同时根据货车司机实际需求提供餐食加热、手机充电、剪发洗衣、按摩椅放松等N种个性服务,积极推动“一站六点”阵地服务场景建设,构建“10分钟暖‘新’服务圈”,持续提升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
服务融合重实效,充分彰显暖心效应。发挥社区直接服务群众的优势,凝聚政企社等多方专业力量,形成服务合力,创新“服务+健康+法律+N”服务矩阵。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面对面座谈等方式,累计收集货车司机核心诉求10余项,针对搜集和反馈的问题,联合交通、司法、民政等职能部门资源,制订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医疗健康等一系列服务清单,建立精准有效的关爱服务体系,有效拓展为民服务“朋友圈”,共解治理“方程式”,真正做到“司机有所呼,服务有所应”。
队伍融合增动能,不断释放群体活力。建立双向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发声出力,激励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推动新就业群体从“管理变量”转为“治理增量”。吸纳责任感强、业务能力强的货车司机担任流动网格员,发挥“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作用;推行“志愿同行 社区有我”线下积分兑换机制,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到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平安建设等工作中来,将“司机服务驿站”作为基层治理的延伸阵地,激活基层“神经末梢”,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司机服务驿站”启动以来,已开展爱心义诊、安全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5场,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近500人次。下一步,新安西路社区将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完善运行机制,推动社区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从传统帮扶向全周期关怀转型,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职业归属感与社会融入感,为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贡献基层治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