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多久了?这段时间大小有没有变化?”“这个是毛细血管瘤,打针治疗就行。”“你们孩子这个疾病是静脉畸形,是血管畸形的一种。”

6月24日一大早,和往常一样,乔军波的门诊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患者,他正在耐心地为患者讲解病情。作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每周都要接诊100余名患者。

从医二十多年来,乔军波用耐心搭建起医患信任的桥梁,以科学性赋能精准治疗,以同理心传递温暖能量。凭借在医疗工作中的表现,乔军波荣获2024年度“河南好人”称号。

精准“把脉”为患者开辟生命通途

“没想到我还能保住双手,真的是太感谢您了。”今年年初,前来术后复查的聂女士对乔军波说。

聂女士患双上肢重症静脉畸形伴功能障碍已有15年,但由于信息闭塞和其他条件的限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面临需要通过截肢来保全生命的抉择。2023年7月,聂女士偶然得知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团队在复杂血管畸形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与乔军波进行了一次长谈。从疾病特点、治疗方式,具体到每一期手术的操作重点以及术后康复重点,乔军波一一为聂女士进行了讲解。此后,聂女士又找到乔军波面谈两次,最终决定办理入院,选择乔军波为她制订的个性化治疗和手术方案。“跟乔主任聊过之后,我对治好病有信心了!”聂女士说。

住院后,乔军波为聂女士进行了查体和专科检查,发现在静脉畸形团块的长年侵袭下,其左侧前臂和手腕的正常肌肉几乎全部损坏,且病变侵犯骨质,使其左侧上肢功能障碍并伴发疼痛。如果不尽快治疗,可能导致肢体残疾或病理性骨折,后果不堪设想。

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清除病变,可是长期的疾病发展使得病变深入骨膜,前臂涉及众多重要的血管神经,一旦术中处理不当,很可能出现神经骨质受损等并发症。因此,这一场手术极其考验术者的技术和功底。

乔军波带领科室的医生团队迎难而上,制订严密的手术计划。2023年7月31日,经过长达7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不仅将病变完整切除,且未伤及一根神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聂女士顺利出院。

像聂女士这样的患者,乔军波救治了很多。他表示,很多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患者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治疗或治疗被延误,导致血管畸形侵犯挤压骨骼造成发育畸形、并发症显现。

2025年4月,刚满21天的患儿赵小宝因胸壁不明肿块逐渐增大来郑大三附院就诊。经查,患儿出生时就发现了胸壁肿块,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考虑皮下出血,可以自行吸收,便叮嘱家属多观察。但后来肿块不断增大,家属觉得不对劲才来到郑州就诊。

结合患儿的病史、外观表现等方面情况,乔军波怀疑他为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KMS),随即为其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血小板仅8×109/L,结合超声、磁共振及CT结果确定患儿为KMS。“KMS极其凶险,是一种罕见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潜在出血风险极大,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乔军波说。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血小板消耗性减少的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将病变彻底清除。患儿的病变面积广,侵犯胸壁和左侧腋下众多正常肌肉、神经等,乔军波为其制订个性化手术方案,采用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手术,将病变彻底清除,术中出血仅10ml。术后患儿恢复顺利,术后第一天复查血常规,结果显示血小板升至262×109/L。目前患儿已康复出院。

医者仁心温暖困境患者心

目前,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年门诊量达5000人次,年外省患者达100人次。除了高超的诊疗技术,最为众多患者称道的,是乔军波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乔军波曾接诊过一名来自广西的患儿小蓝。小蓝患有左足部动静脉畸形伴动静脉瘘。由于四处奔波就医无果,加上求医期间高昂的治疗费用,导致患儿父母及整个家庭几近崩溃。

在得知小蓝的家庭困难情况后,乔军波第一时间为其向医院申请了困难救助,并积极与医院协调为患儿减免各种治疗、检查费用。与此同时,他经常在大家下班以后,查询小蓝的住院费用剩余额度,默默地自掏腰包为其垫付住院费用。每天,乔军波还会关注小蓝的饮食情况,早上查房第一句话就是“孩子这两天吃得怎么样?”因为担心孩子的营养问题,他每日主动将自己的工作餐让给患者,还常用自己的饭卡为患者和家属购买三餐。这份无私的付出,让患者和家属倍感温暖。

从医二十余载,他在临床中看到了太多因贫困而绝望的患者,因此每当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庭,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的做法也在感染着科室的每一个医护人员。每当遇到家境贫寒的患者,医护团队便自发行动起来,从家中带来干净舒适的衣物、精心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用实际行动为患者驱散生活的寒意。他们不仅治愈病痛,更以家人般的关怀,温暖着每一颗因困境而不安的心。

不断钻研储备学科发展力量

在乔军波的带领下,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成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还承担着河南省血管瘤血管畸形医学重点实验室的临床基础研究任务。

近年来,该科室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9项,率先在国内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局限性(舌部、会阴部等)的淋巴血管畸形/静脉畸形。该科室创新并推广应用的超声实时监测下复杂重症血管畸形射频消融手术技术,荣获了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乔军波的带领下,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连续举办5届血管瘤与血管畸形高峰论坛,举行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场,培训学员200人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提升了基层血管瘤与血管畸形诊疗水平。

凭借在医疗工作中的表现,乔军波荣获2024年度“河南好人”称号。

对于未来,乔军波充满了期待:“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临床一线,以更精湛的医术守护患者健康,用更温暖的关怀传递医者温度。医学之路没有终点,我愿做患者生命长河中的一盏明灯,用坚守与热爱,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专家名片

乔军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擅长血管瘤、静脉血管畸形、动脉血管畸形、动静脉血管畸形伴动静脉瘘、淋巴血管畸形(淋巴血管瘤)、各类脉管性综合征、甲下血管球瘤、肝血管瘤、下肢静脉曲张、神经纤维瘤和全身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黑色素痣及毛细血管畸形(鲜红斑痣)等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其创新研发的射频消融治疗重症脉管畸形疾病手术,不仅攻克了重症血管畸形在临床上的治疗瓶颈,也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