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大思政课”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厦门大学“武赋新生”实践队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育人、以文化人,聚焦青少年“活动不足、意识薄弱”的脊柱健康痛点开展“以武正脊”暑假社会实践,生动彰显了高校新文科建设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科学筑基:为传统武术插上现代科技之翼
为确保原创功法《护脊强身功》动作的安全性与实效性,实践队特邀武术、体育及运动医学领域专家开展科学论证。
7月13日,在厦门大学牵头,河南大学武术学院、上海体育大学共同支持下,实践队于河南大学信息采集中心借助动作捕捉系统,精准捕捉《护脊强身功》标准动作的完整运动轨迹,将传统武术精髓转化为可视化数据。通过“动作采集、数据比对、误差修正、实时反馈”的科学闭环流程,为每位习练者配备专属“虚拟教练”,实现传统武术的标准化传承与个性化指导,让传统武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7月28日,实践队走进河南大学武术学院,启动“以武正脊——护脊强身功”公益试点班,130余名同学积极参与。课程将脊柱健康筛查、科学训练指导及趣味化教学设计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结营时,实践队再次对学员脊柱健康筛复测,98.4%的学员脊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彰显了传统武术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科学价值。
随着试点成果持续深化,教学视频登陆“学习强国”平台,配套公益慕课播放量突破7万次,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公共传播的成功转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公益深耕:在服务社会中传承文化、增长才干
依托“武术进校园”深度对接,实践队联合开封市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一师附小与本地企业,于7月15日至8月13日在龙亭区复兴社区馨阅书社开展“以武正脊”21天公益沙龙。活动面向师生、家长及社区居民开放,实践队武术冠军与专业指导老师现场授课,结合生动有趣的健康宣教,累计服务80余人,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体系。
脊柱健康科普——知识先行,理念先立。 实践队将“大思政课”送进社区,针对青少年久坐、低头等问题,深入浅出讲解“不良姿势—肌群失衡—曲度异常”的形成机理,示范正确的坐立行读姿态,强调健康行为规范,推动“人人懂护脊、处处会护脊”的健康自觉。
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关爱青少年,从细节做起。 实践队依据权威指南开展脊柱健康公益筛查,为每位参与者建立“脊柱健康档案”。对存在风险的参与者发放个性化建议,实现“发现一例、关爱一例、跟进一例”,让健康服务更有温度。
护脊强身功动作讲解——传承有序,安全为本。 由实践队武术冠军进行动作示范与现场指导,围绕关键要领进行详细讲解,让参与者在传统武术的韵味中掌握科学方法,真正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练得对”。
护脊强身功带练——共学共练,润物无声。 通过21天习惯养成计划,激发家庭参与热情,让健康理念在亲子互动中生根发芽。实践队推进家校社三方协同,形成“社区发现问题—学校解决问题—家庭巩固成果”的育人合力,将社区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推动护脊健康从知识普及转化为行为自觉,从公益活动升华为健康生活方式。
在既有科研成果基础上,厦门大学“武赋新生”实践队将持续精耕细作,深化“以武正脊”实践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护脊长效机制,让科研成果真正在更多家庭落地生根。
实践队负责人洪京雅表示:“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青少年健康的忠实守护者,让更多青少年在传统武术的魅力中体悟健康之美,在文化传承的实践中收获成长之乐、生命之趣,坚定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以武正脊、以文化人’的强健体魄、时代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