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新疆皆诗画
一行一恋总关情
——品《作别新疆恋新疆》组诗之妙
湖北 郭兵
清风夕阳的《作别新疆恋新疆》组诗,似一幅徐徐展开的西域长卷,以游踪为墨,以真情为笔,将新疆的山河之壮、历史之厚、人情之暖尽数收纳。九首短章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字含情,句句见景,读来如行天山脚下、饮赛里木湖水,让人沉醉于那份独属于新疆的诗情画意,更难忘那份“作别仍恋”的绵长情愫。
组诗最动人处,在于以精准的意象勾勒出新疆的“魂”。诗人深谙“景语即情语”,每一处景观的选取都饱含深意。“天山高高伊水长,山高水长情谊长”,起笔便以天山的巍峨、伊犁河的绵长破题,山高水长不仅是地理实景,更暗喻着与新疆情谊的深厚绵长,景与情在一句中自然交融,画面感与情感浓度同时拉满。再看“葡萄沟里尝甜蜜,草原探望解忧娘”,葡萄沟的甜是舌尖的滋味,更是生活的甘美;草原上遥望解忧公主的遗迹,则让甜蜜中多了历史的厚重——两千年前的和亲故事与今日的草原风光重叠,古今对话间,新疆的人文底蕴悄然流淌。
喀纳斯湖的描写更见匠心:“朝辞火炉暮尝冰,喀纳斯湖轻舟行。三湾故事三湾景,细笛轻舞图瓦人。”“朝辞火炉暮尝冰”七个字,道尽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多变的特点,从燥热到清凉的骤变,既写旅途实感,又藏着对新疆“一日四季”的惊叹;而三湾的景致与图瓦人的笛声、舞姿相映,静谧的湖光山色因人文活动有了灵动气息,仿佛能看到轻舟划过水面的涟漪,听到笛声在山谷间的回响,画面鲜活如在眼前。
情感的铺陈则如伊犁河水般,层层递进,真挚动人。开篇“作别新疆恋新疆”一句,直白点出不舍之情,似为全诗定调;而行至博乐敖包,“双手握过八千里,诉罢衷肠诉春秋”,将友情的浓度推向高潮——八千里路的相逢,握的是手,诉的是跨越时空的知己情,简单两句,道尽久别重逢的珍重。更让人动容的是“知你艰辛我安宁”,在阿拉山口哨所前,诗人由眼前的车马兴旺想到戍边将士的艰辛,个人的游赏之乐与家国的安宁之责瞬间相连,情感从个人情谊升华为家国情怀,让“恋新疆”的内涵更添一份厚重。
语言的锤炼更是组诗的亮色,短句藏深意,典故见巧思。“达坂城里趟石路,痛惜三毛失歌王”,借三毛与王洛宾的传说,让达坂城的石路不仅是脚下的路,更成了承载故事与怅惘的符号;“今劝莫摇芭蕉扇,人生激情须燃烧”,化用《西游记》火焰山典故,跳出景物描写,以“不摇芭蕉扇”的奇思,赋予火焰山“燃烧激情”的哲理,让诗意陡然升华。
从天山到赛里木湖,从葡萄沟到火焰山,从解忧公主到戍边战士,诗人以脚步为线,以真心为墨,将新疆的景、史、情织成一幅立体画卷。读罢掩卷,仿佛也随诗人走过那片土地,懂得了何为“作别仍恋”——恋的不仅是湖光山色,更是那份融在风里、酿在酒里、刻在心里的新疆魂。
——读罢《作别新疆恋新疆》,余也顺口一溜……
诗笔轻挥绘大疆,风情史韵韵悠长。
湖光山色皆成句,友爱情怀尽入章。
古迹传闻融雅韵,边声牧曲漾清芳。
离歌一曲情难尽,作别新疆恋新疆。
附:
作别新疆恋新疆
文/清风夕阳
政策一拉动,我就“内需”了一下——30年前的老朋友带我自驾游新疆,有点感慨了就“顺口一溜”,但确是心吟!
(一)新疆情思01
天山高高伊水长,
山高水长情谊长。
博州多见楚人迹,
石河拜谒“王军长”。
葡萄沟里尝甜蜜,
草原探望解忧娘。
喀纳斯湖飞舟行,
图瓦轻舞似柔肠。
达坂城里趟石路,
痛惜三毛失歌王。
兄弟情深伴我行,
旧友相逢敬佳酿。
不忘此情忆此景,
作别新疆恋新疆!
(二)于博乐敖包02
佳丽佳音歌悠悠,
博乐敖包博乐酒。
双手握过八千里,
诉罢衷肠诉春秋。
(三)游喀纳斯湖03
朝辞火炉暮尝冰,
喀纳斯湖轻舟行。
三湾故事三湾景,
细笛轻舞图瓦人。
(四)赛里木湖蒙家女04
赛里木湖疾风劲,
遥望雪峰映初晴。
忽见婀娜蒙家女,
银杯玉盏好醉人!
(五)知你艰辛我安宁05
——于阿拉山口哨所
边城八月边风凛,
阿拉山口车马兴。
忽闻当年有旧事,
知你艰辛我安宁。
(六)天池行06
狭道湍流过石门,
跃上天池听瀑声。
华夏何处无此景,
只缘孤树变神针!
(七)吐鲁番葡萄沟晚会07
雪山雪水戈壁流,
甜蜜甜透葡萄沟。
舞姿舞活天山酒,
美女美醉人心头。
(八)游火焰山08
一山亘延烈焰飘,
当年行者显英豪。
今劝莫摇芭蕉扇,
人生激情须燃烧。
(九)那拉提草原游乌孙旧营09
苍原茫茫胡杨青,
马蹄声碎归旧营。
乌孙王子解忧娘,
何日东归故里行?!

河南文苑
河南文苑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