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邢台银行作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虽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与区域优势,但其近期的经营状况却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的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虽维持其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稳定,但其中揭示的问题,犹如乌云笼罩,给邢台银行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信用风险管控:危机四伏的平衡木
邢台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似乎正走在一根危机四伏的平衡木上。2024年以来,为了支持重点客户融资需求,该行加大了对大客户的信贷投放力度。这一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但也导致大客户单户贷款余额整体增加,使得贷款质量极易受到单一客户信用水平波动的影响。截至2025年3月末,其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8.02%,最大单家非同业集团客户风险暴露占一级资本净额比例达19.31%,尽管尚未超出监管要求,可潜在风险已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房地产贷款领域,邢台银行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尽管房地产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有所下降,截至2025年3月末分别降至27.18%和21.53%,较2024年末继续下降0.88个百分点和0.7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三档城市商业银行25%和20%的监管上限。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恢复基础尚不稳固的大环境下,相关信贷资产风险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众多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邢台银行很可能会被卷入不良贷款的漩涡之中,其资产质量将遭受重创。
从贷款行业分布来看,邢台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对宏观经济波动较为敏感的行业。在经济形势向好时,这些行业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能按时偿还贷款,银行的风险看似可控。但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等情况发生时,这些行业的企业经营状况便会急转直下。企业订单减少、资金周转困难,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这无疑会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持续压力,不良贷款率可能会随之大幅攀升。
盈利能力:表面增长下的深层隐忧
邢台银行的盈利能力,在表面的增长之下,实则暗藏着深层隐忧。2024年,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5.69%至6.04亿元,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总资产收益率仅为0.36%,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银行资产的运营效率并不高,每单位资产所创造的利润有限。
2025年1 - 3月,邢台银行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63%至14.72亿,受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转亏影响,盈利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尽管因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23.63%,净利润同比增长16.52%,但这种增长的持续性令人怀疑。信用减值损失的下降或许只是短期现象,一旦贷款资产质量恶化,信用减值损失很可能会大幅回升,届时净利润的增长趋势将难以维持。
此外,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受到市场竞争、利率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之间为了争夺客户,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导致息差收窄。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得银行对利率的自主定价权虽有所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如果邢台银行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拓展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其盈利能力的提升空间将极为有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地位。
资本补充:压力下的发展瓶颈
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邢台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与日俱增,这已逐渐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业务规模的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本作为支撑,然而,该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却呈下降趋势。截至2025年3月末,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0%,较2022年末的9.88%明显下降;资本充足率为13.26%,较2023年末的14.47%有所降低。
资本充足率的下降,意味着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在面对经济下行、不良贷款增加等风险时,银行可能会因资本不足而无法有效应对,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为了补充资本,银行通常会采取多种方式,如发行股票、债券等。但对于邢台银行来说,发行股票可能面临市场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因为其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使得投资者对其信心不足。而发行债券则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成本,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重银行的财务负担。
在业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资本补充压力日益凸显,将对邢台银行的未来发展规模和速度形成制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资本,银行可能不得不放缓业务发展的步伐,错失市场机遇。同时,资本不足也可能影响银行的信誉,导致客户流失,进一步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邢台银行虽持有AA+评级,但从信用风险管控、盈利能力和资本补充等多方面面临的问题来看,其发展之路布满荆棘。在未来,邢台银行需要直面这些挑战,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强风险管理,提升盈利能力,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否则,其AA+评级也将难以掩盖日益增长的风险,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