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半年的超八成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到如今的超九成实现正收益。今年以来,随着行情的起飞,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收复失地,为基民赚钱。不过,在市场普遍回暖,机构乐观看待,投资者高呼牛市来临的时候,仍有部分主动权益基金格格不入,至今年内收益仍未回正,彰显出背后基金经理在选股、择时、风格适配等方面能力的不足;同时也间接反映出基金公司在投研支持、产品设计、风控机制等方面或存在漏洞。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纳入统计的4636只主动权益基金中,除开39只暂无收益数据的产品外,共有4439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达95.75%;共有159只产品收益仍为负数,占比仅有3.43%。其中收益低于-5%的共有32只,收益低于-10%的共有7只,前海开源人工智能、鑫元消费甄选、国融融信消费严选以-15.08%、-14.63%和-14.11%成绩“名列前茅”,与目前收益最高的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实现了148.78%的首尾差距。
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哪些基金仍为负收益,有没有你已经投资或者或者准备投资的基金。同时也挑出几只较富盛名的基金,看看年初至今这些基金及背后的公司都干了些什么。(文后附负收益基金名单)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年初至今收益倒数第一
首先来看前海开源人工智能,作为年初至今收益最低的存在,该基金成立于2016年,由基金经理魏淳担纲。按理说,成立如此之早,在近几年的人工智能热潮中应该能抢占到先机,实现不菲的收益。不过现实却是,除年初至今的短期收益失利,该基金近两年、近三年来也仅实现收益-25.34%和-38.10%,
究其原因,皆因该基金过往曾陷入了严重的风格漂移之中。如在2020年起,这只本应投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基金,曾大规模追逐当时市场大热的新能源与医疗股;2022年末,该基金持仓中虽均为科技股票,但前十大持仓中仅有伯特利、拓普集团、海康威视与人工智能沾边,也导致其未能在2023年赶上ChatGPT所带来的大涨行情。进入2025年,其一季度重仓股高度集中于科创板和创业板,但二季度却未能及时调仓换股,导致该基金的收益随着市场风向的转变一蹶不振,也再一次暴露出基金经理能力的不足。
而面对如此幅度的亏损,前海开源基金不想着改善,反而是把管理该基金9年之久的副总经理、明星基金经理曲扬摘了出来,在净值创下新低、持有人深陷亏损的时刻“临阵换帅”,留下了共管多年的魏淳作为“背锅侠”,无疑暴露出前海开源基金及曲扬本人责任意识、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缺失,以及持有人利益为先成为口号的现实。
建信基金:所属公司负收益产品数量第一
其次来看建信基金,之所以直接说公司,只因此次负收益的159只基金中,建信基金以12只的数量占据当之无愧的第一,占该公司主动权益产品的五分之一。
事实上,身为银行系公募的建信基金在主动权益板块一直差强人意,如在7月的稿件中,小编就曾统计过数据,彼时建信基金旗下货基+债基合计占比达94.52%,旗下59只主动权益产品中,有44只近三年收益率为负,其中4只近三年收益亏损超40%,存在着明显的重固收轻权益倾向。
聚焦到此次负收益产品来看,上述12只基金中三分之二来自于孙晟和王东杰两位管理经验超过9年的老将,其中收益最差为孙晟所管理的建信中国制造2025股票,如此数量和收益,也暴露出这位老将管理能力的不足。
回顾孙晟在该基金上的操作,一直保持着高频的调仓换股,且呈现出明显的追涨特征。对比来看,2025年2季度、1季度、2024年4季度该基金分别较前一报告期更换了重仓股中的4只、9只和7只。调仓换股如同喝水吃饭,如此高频率的换股,让人不禁质疑投资决策的稳定性,是病急乱投医,还是真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从效果来看,孙晟的频繁调仓并未为其带来太好的收益。在今年一季报中,孙晟曾表示,一季度切换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制造领域,但3月出现一定回调。二季度,孙晟再度表示,我们组合中持有较多的国产算力链,由于算力芯片进口限制原因,国内 AI 发展速度低于预期,导致相关股票走势较弱。截至目前,该基金年内实现收益-10.38%。
广发基金:负收益产品数量第二 首尾差距巨大
最后再来看广发基金,以10只负收益产品的数量仅次于建信基金。事实上,小编之所以注意到广发基金,只因其最近刚刚宣发了一则稿件,夸赞自己投研能力较强。8月13日某媒体的宣传稿件提到,截至8月11日,广发公司旗下131只产品近一年涨幅超30%,主动管理类产品占据半壁江山,其中52只产品近一年涨幅超50%,20只产品涨超70%,更涌现出6只翻倍基。
不过,在翻倍基涌现的同时,广发基金旗下却不乏广发内需增长和广发价值优势这样收益在-9%以上的产品,首尾收益差距达到了惊人的110.15%。同一公司旗下基金经理收益差距如此之大,或反映出广发基金投研体系存在着某些问题,导致基金经理投研资源分配不均,也折射出部分基金经理在投资能力上出现断层,且各自的投资策略存在明显分化,缺乏有效的协同与统一约束。
值得注意的是,与建信基金相比,广发基金旗下负收益产品的基金经理更为集中,均来自于王明旭、林英睿和郑澄然三位或昔日或如今管理规模仍超百亿的基金经理。回顾过往,这批基金经理在广发基金的造星运动下迅速崛起,又在市场风格的变化中快速陨落,过程中广发基金的规模得到迅速的壮大,但无数基民却只收获了亏损。
如今,尚有三名百亿基金经理业绩尚未回正,且从近三年维度来看,广发基金旗下也尚有61只主动权益产品业绩尚未回正,占比达40.66%。广发基金是否应该先反思下自己,解决下这三位基金经理以及更多基民的亏损问题,而不是趁着市场普遍大涨的同时,宣传自己投研能力较强,妄图再度吸金。
附:年内负收益基金名单
来源:公众号闻基期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