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景静 通讯员 司嘉
蝉鸣里藏着告别,笑容中满是不舍。8月15日,二七区嵩山路街道亚星社区活动中心里,10 余名孩子举着”成长礼包“围在志愿者身边合影,为期六周的公益暑托班在这样温馨的场景中画上句号。作为社区“民生微实事”的贴心实践,这个连续两年开办的暑托班,用“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精准服务”的扎实机制,既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题”,更让孩子们的夏天浸满成长的甜。
精准服务暖人心,实事办到家门口
结业仪式上,社区为孩子们颁发了“小小科学家”“创意小画家”特色奖状与“成长礼包”,承载着对孩子们的鼓励与期许。
为办好暑托班,社区提前两个月通过居民议事会收集需求,将其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联合学校制定“作业辅导+兴趣课”时间表,建立“每日三查”制度,保障服务规范有序。
“课程安排透明,孩子的学习情况能及时了解,我们家长特别放心。”家长李女士的话道出了众多双职工家庭的心声。社区通过建立需求台账,精准掌握双职工家庭情况及孩子兴趣,针对性开设剪纸、消防演练等课程,提升服务精准度。正如社区负责人所说:“只有摸准群众需求,才能让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党建牵线聚合力,志愿童真共成长
仪式上,14名志愿者在结业仪式上获发证书。这些活跃在暑托班的身影,是社区党委通过线上平台及居民群招募而来。开课前,社区逐一组织面谈了解其兴趣特长,再按需安排课程——擅长绘画的方梦莉负责创意美术课,学声乐的弓明带领 “小小合唱团”,有编程基础的王雨萌开设趣味编程体验课。
为了让志愿者更好地发挥专长,社区还专门组织教学技巧培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课堂。这批平均年龄20岁的志愿者,累计服务180多小时,将“党建+志愿”模式转化为特色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机制护航常相伴,温暖扎根在社区
在亚星社区“一社区一实事”的规划里,公益暑托班已成为“民生名片”。由社区统筹落实,联动辖区单位资源,暑托班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家长满意度连续两年保持100%。两年来,该项目累计服务儿童80 余人次,吸引40余名志愿者参与,有效缓解了30余户双职工家庭的看护压力。
据社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亚星社区将持续优化志愿者招募与课程设计机制,计划引入更多专业社会组织资源,将暑托班升级为集课后托管、兴趣培养、社会实践于一体的“成长驿站”,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让基层治理的温度持续传递到更多家庭。

郑州日报
郑州日报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