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东风汽车与长安的重组大戏虽以长安分立独立央企而落幕,但东风内部的整合浪潮却依旧汹涌澎湃。不久前,东风汽车做出了一个看似“握紧拳头”实则充满不确定性的决定——将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合并,成立东风奕派科技,意图通过独立研发生产销售的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然而,这条路真的能走通吗?

回望过去,东风汽车的“跃迁行动”自2021年作为十四五“东方风起”计划的延续和深化以来,已经走过了四五个年头。这场旨在加快实施“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推动东风汽车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宏伟计划,如今看来却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终点似乎依旧遥不可及。

早在2023年8月,东风汽车便对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事业进行了重大管理体制调整,集团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的三大产品系列品牌,领导挂帅,总部上阵,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然而,现实却给了东风汽车一记响亮的耳光。三个自主品牌的表现依旧乏善可陈,销售数据惨淡,管理层变动频繁,仿佛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怪圈。

东风纳米,这个曾经被陈萌寄予厚望的品牌,在预测2025年能实现40万辆产销目标的豪言壮语后,不过一年时间,掌舵人便由余岳峰取代。东风风神亦是如此,原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师建兴在2025商务大会上的缺席,由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邓留超代为报告,无疑透露出风神品牌内部的动荡不安。而东风奕派,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余飞的离职,更是让这个品牌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三个品牌,都曾被东风汽车视为掌上明珠,给予了厚望和资源。从新能源转型规划到技术投入,从产品部署到营销渠道,东风汽车几乎倾尽了所有。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管理层换了一茬又一茬,成绩却始终不见起色。

面对困境,东风汽车终于在内部体制上动起了脑筋,将三个品牌合并为东风奕派科技,并迎来了一整套技术流领导班子。汪俊君,这位技术出身的高管,正式出任东风奕派汽车总经理,提出了“奕派向上、风神向新”的战略部署。然而,口号虽然响亮,但实际行动却显得迟缓。

“奕派向上”计划将东风纳米融入东风奕派,携手华为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系列,进军中高端市场。然而,现实却是东风纳米贡献着近三分之一的销量,却面临着被整合、权重越来越低的尴尬局面。“风神向新”计划将东风风神打造为“智慧家享汽车品牌”,加速从燃油车向节能车转型。然而,时至今日,风神品牌也就一款东风风神L7拿得出手,月销量不过三四千辆。

至于东风奕派本身,虽然标榜着携手华为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系列,但目前也就eπ007、eπ008两款车型,月销量均为2000辆左右,且今年仅仅对现有车型进行了改款。如此看来,东风奕派科技的战略落地速度显然跟不上口号喊出的节奏。

汪俊君到任后,为东风奕派科技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2026年推出高端智能全尺寸SUV,2028年产品矩阵扩至10款,年迭代2款新车;东风风神计划2028年在售车型达10款,聚焦A、B级核心市场,每年全新及换代产品投放不少于2款。

别的不说,起码口号和目标,已经喊起来了。实际上,在竺延风领导东风汽车的时代,“喊口号”便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东风汽车曾提出未来三年在自主新能源领域投入500亿元,迭代推出18款自主乘用车新能源车型,投放22款商用车基础车型;2024年实现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其中,东风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的新能源车合计销量将达到70万辆”。然而,现实却是车型推进目标未达标,销量目标遥不可及。今年前7个月,东风奕派科技的整体销量仅为134592辆,与目标相去甚远。

汪俊君的到来,无疑为东风奕派科技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能否将口号转化为现实,却依旧是个未知数。在汽车行业这个充满变数的舞台上,东风奕派科技能否力挽狂澜,走出困境,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对于东风汽车来说,这条跃迁之路,依旧迷雾重重,充满挑战。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