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王朝锋
在工业化生产日益普及的今天,一门传承百年的手工酿醋技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时光长河中静静流淌。笨方周氏米醋,这一承载着家族情怀与传统智慧的调味品,历经岁月沉淀,从最初的家庭小酿发展为如今百姓餐桌的常客,背后是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与匠心,更凝聚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力量。
古法酿造:每一滴都是时间的馈赠
周氏米醋的诞生,始于对原料的极致苛求。制作全程坚持选用当年收获的上等小米、小麦、高粱为主料,从源头保障醋的纯正品质。“只有最新鲜的原料,才能酿出最醇厚的醋香。”传承人周战伟常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也是周氏米醋百年不变的坚守。
其酿造过程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耐心较量。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古朴的石磨上,传承人正将饱满的小麦倒入磨盘,随着石磨缓缓转动,细腻的麦粉簌簌落下。这些麦粉将被和成块状,用新鲜的桐叶仔细包裹,放置在通风阴凉的房间里,开启长达一个月的自然发酵。这一个月里,无需过多干预,只需静静等待微生物在桐叶的庇护下完成神奇的转化。
与此同时,小米与小麦要经过精心炒制,直到呈现出诱人的焦黄色,这一步直接影响着醋的香气与色泽。炒好的原料加水煮制后,被小心翼翼地装入陶缸,在适宜的温度下继续发酵。几天后,当缸中散发出淡淡的酸香,便要加入炒黄的谷糠拌匀,为微生物提供更丰富的营养。随后,用发酵成熟的醋浆反复浸泡、淋滤,让每一粒原料都充分释放精华。最后,投入炒香的芝麻与花椒,让香气与酸味在时光中充分融合,每一步都遵循古法,不容半分急躁。
风味独特:百搭调味点亮餐桌时光
独特的酿造工艺赋予了周氏米醋无可替代的风味。它的酸不尖锐,带着自然的醇厚,香气层次丰富,既有粮食的本香,又有花椒与芝麻的复合香气,成为厨房里的“点睛之笔”。
在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周氏米醋的身影随处可见。凉拌黄瓜时,淋上少许米醋,瞬间唤醒黄瓜的清爽,让简单的小菜变得开胃解腻;红烧排骨时,加入一勺米醋,既能去除肉腥味,又能让排骨色泽红亮,肉质鲜嫩不柴,汤汁浓郁下饭;炖煮豆腐时,滴几滴米醋,不仅能让豆腐更易入味,还能让汤汁带上淡淡的回甘;即便是吃饺子时简单蘸食,那清新的酸香也能瞬间打开味蕾,让人食欲大增。从家常便饭到节日盛宴,周氏米醋总能恰到好处地为菜肴注入灵魂,成为厨房中不可或缺的调味佳品。
坚守传承: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在工业化生产席卷市场的今天,传统手工酿醋技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机器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而手工酿造耗时费力,从原料到成品往往需要数月时间,传承人还要时刻关注温度、湿度的变化,付出的心血难以计量。然而,周氏米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战伟却始终坚守着这份传统。
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风味和手工技艺的重视,周氏米醋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厨房。它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成为传统技艺传承的鲜活载体。在每一滴醇厚的醋香中,都凝结着传承人的匠心与坚守,诉说着古法酿造的智慧,也诠释着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命力,让每一位食客在舌尖品味时光的同时,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与魅力。

登封时报
登封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