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线电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前沿领域,一位从豫南小城走出的学者正以卓越的学术成就闪耀国际舞台。他扎根基础研究,突破技术壁垒,用智慧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就是北京大学电子学院正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潢川高中2009届校友蔡雪松。
故土筑基:从潢川校园到学术殿堂
1993年1月,蔡雪松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这片浸润着中原文化底蕴的土地,赋予了他务实坚韧的品格与对知识的纯粹追求。2009年,他从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毕业,带着母校“明德启智、笃行日新”的教诲,踏上了探索科学的征程。此后十年,他在同济大学潜心钻研,于2013年获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博士学位,扎实的学科基础与严谨的科研思维在此阶段逐步成型,为日后的学术突破筑牢根基。
扬帆国际:在跨文化探索中淬炼锋芒
2018年起,蔡雪松的学术视野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他先后在丹麦奥尔堡大学、丹麦诺基亚贝尔实验室、瑞典隆德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凭借突出的创新能力与成果,相继晋升为隆德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在欧洲的六年间,他深耕无线电波传播领域,融合不同学术体系的优势,在理论建模与技术应用中不断突破,不仅积累了深厚的国际合作经验,更以严谨的科研态度赢得了学界认可。这段跨文化的学术经历,让他在全球视野中精准把握学科前沿,为后续的突破性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硕果盈枝:以卓越成就领跑领域前沿
多年来,蔡雪松的研究始终聚焦无线电通信与感知的核心难题,其成果在国际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他深耕无线电波传播特征建模、无线多径感知定位、超大规模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等前沿方向,至今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撰写书籍章节2项,获授权专利5项,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转化提供了关键支撑。
学术成就的背后,是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国家博士生奖学金、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等国内奖项彰显其扎实功底;玛丽居里卓越勋章、玛丽居里学者等国际荣誉,印证了他在全球学术界的影响力;入选中兴蓝剑未来领袖计划、华为天才计划,获瓦伦堡青年院士提名,则体现了产业界对其技术潜力的高度认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主导或指导的成果先后斩获ICWMC 2021最佳论文、VTC2024-Fall最佳学生论文,更于近年荣获IEEE哈罗德·A·惠勒奖——这一天线与传播领域的国际顶级奖项,每年全球仅评选1篇成果,足见其研究的顶尖水准。
在科研项目方面,他主持了欧盟玛丽居里行动计划、瑞典研究理事会、瑞典创新卓越中心等机构资助的多项重大课题,总经费约1500万元,推动了多项核心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同时,他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重要职务及高端期刊编委,为全球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
情系家国:从潢川少年到北大名师
2025年1月,蔡雪松加盟北京大学,以正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身份,投身于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与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事业中。“博雅青年学者”“未名学者”等荣誉,既是对他学术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扎根祖国、服务社会的期许。
从潢川高中的课堂到北京大学的实验室,从淮河之畔到欧洲学术重镇,蔡雪松的成长轨迹,是一位中国青年学者追求真理、报效家国的生动缩影。他用学识与担当证明:真正的卓越,不仅在于突破科学的边界,更在于始终不忘来时的方向。
潢水汤汤,育英才辈出;杏坛灼灼,看后学追光。蔡雪松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潢川学子与青年科研工作者,以梦想为帆,以奋斗为桨,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