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下午2:30,《水一方谈书系列公益讲座——嘉州五老七贤之遍能尚人、李农罕、李伏伽》开讲,来自德阳、成都、攀枝花等地的听众济济一堂,认真聆听周一壶老师的精彩讲说。

讲座一开始,周老师就赞叹到,乐山之所以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出了不少文化界艺术界的先贤,文化的传承就在悄无声息的流变过程中一代代形成风尚;抗战时,不少学府内迁巴蜀,文化界精英纷至沓来,云集嘉州;经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乌尤寺南门左侧草堂创办复性书院讲学,可谓群贤毕至,名流雅聚,风骚之盛极于一时。受到巨匠、大师、甚至大德们的影响,以及相互的交流碰撞中,乐山的五老七贤们也成为了嘉州文化历史长河里的璀璨星光。

慈云一片惠新茶,杖锡匆匆转汉嘉

其中,清末民国大儒、被誉为清末第一词人的赵熙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嘉州一代才识的引路人。赵熙因喜欢乌尤,不时前来乌尤寺,结识了住持传度和尚,并成为莫逆之交。1996年,水一方书屋建成,一壶山人周德华先生便邀请遍老和李农罕先生过去小坐,遍老回忆起往事,感慨颇深,说了一段关于吃茶的小故事。

赵熙喜爱寺内的颗子素茶,此茶产于夹江千佛岩对面依凤山上,因此每年清明前半月,传度和尚便派遍能师前往此处收茶,十天才得一两担。到清明前两三天,师必草履衲衣,往返三日亲自担一担到荣县让赵翰林尝新,年年如此,风雨无阻,如此情谊,世间少见,赵香宋《送乌尤长老还山》诗谢道:"慈云一片惠新茶,杖锡匆匆转汉嘉"。赵熙在乌尤寺留下了大量精品,为乌尤寺增色不少。传度和尚临终时,依然表示:“无以报答先生,实我心中一大内疚……待先生恭而有礼,吾平生愿足矣”。

渝山记访相思寺 一院禅花喜遇君

“若论写字入门,香宋先生于我有引导之功……”遍能和尚是佛门继弘一法师之后四体皆精的大家。谈及习书,遍老说:“随茶便饭”,一壶山人表示,这太恰当了,一日不可离,平淡自然,便在道上了。

在遍能和尚一生中,修建了濠上大桥;恢复了罗汉堂;另外,他还在乌尤山巅峰绝壁上新修了景云亭,为乌尤山点睛,更是给乐山大佛睡佛点睛。

遍能和尚穷其平生心力弘扬佛法,终于修成一位涵养充实、气息温雅的禅房大德,被中国佛教协会推举为当代十大高僧之一。

周老说,今天讲这一课,亦有特殊含义,以甲子纪年,今年应是遍能大和尚120周年诞辰,特以此表达自己的怀思、缅想。并书昔年为遍老贺寿诗一首:“方外高台晋九重,禅心妙与物圆融。祗今上寿无佳品,写取南山一个松”。

据:今古传扬公众号

编辑:陈希

编审:陈坪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