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冯佳雯 通讯员 贾佳
连日来,郑州市持续被高温笼罩,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近期最高气温将攀升至42℃。面对如此极端的高温天气,如何科学防暑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专访了上街区中医院副院长、资深中医师谢小煜,听他详解中医防暑的智慧。
谢小煜首先厘清了中暑的不同类型:“很多人以为中暑就是热出来的,其实中医里分‘阳暑’和‘阴暑’。‘阴暑’多因夏季贪凉所致,比如过量饮用冷饮、长时间对着空调吹,症状类似感冒;而现在大家常说的中暑,多是‘阳暑’,由烈日下劳作或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引发。”
在中医理论中,暑属“阳邪”,高温环境下暑邪极易伤人。它会消耗人体的津液和正气,让人出现口渴、心烦等不适;同时使毛孔张开、汗液大量流失,进而导致乏力、气短。更需注意的是,暑热常与湿邪结合形成“暑湿”,使人感到燥热难耐,还伴有头身困重之感。
针对高温防暑,中医有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遵循四大原则:
一是起居有常,避其锋芒。夏季昼长夜短,人们可顺应这一特点适当晚睡早起,但要保证充足睡眠。上午10 点至下午4 点是高温时段,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剧烈活动和烈日直晒。纳凉需适度,可选择阴凉通风处,或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空调温度以26-28℃为宜,要避免冷风直吹关键部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汗淋漓后切勿立即进入低温空调房或洗冷水澡,以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二是饮食有节,清暑生津。夏季暑湿易困扰脾胃,因此保护脾胃功能要做到饮食清淡、三餐规律。可多吃冬瓜、薏米等蔬果和食物,而脾胃虚寒者应少吃西瓜等寒凉食物,同时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加重脾胃负担。要定时补充糖、盐水,多喝绿豆汤等传统茶饮。此外,中医强调“春夏养阳”,夏季是固护阳气的关键时期,应少吃寒凉食物,防止损伤阳气。
三是调摄情志,静养心神。高温天气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此时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发怒。中午睡个“子午觉”,能养足精神,有助于调节情绪。心烦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等方式宁心安神。
四是巧用芳香,避秽纳凉。可以用清凉油等涂抹穴位提神醒脑,也能通过佩戴香囊、用中药水洗澡擦身等方式解暑。
谢医师特别提醒,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避暑、补水,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户外工作者要做好防护,备足饮品;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监测病情,备好急救药。若有人中暑,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扣,补充糖、盐水,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处,注意避免冰敷,若症状无缓解,要及时送医。
高温防暑,中医的核心在于“养”与“防”。掌握这些科学的防暑知识,能帮助我们守护健康,清凉度夏。让我们共同努力,安然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上街融媒
郑州市上街区融媒体中心(郑州市上街区广播电视台)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