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圆

来源|贝多财经

在中国城商行版图中,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烟台银行”)并非耀眼的明星,但自从2024年新行长王建春上任后,该行的表现像一匹黑马闯入公众视野。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既有区域经济复苏的红利,更折射出烟台银行突围的勇气与智慧。

然而,在光鲜数据的另一面,收入结构失衡、关联交易隐忧、合规性风险等隐患,如同暗礁般潜伏在海面之下,考验着烟台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能力。

一、盈利逆袭,罚单加身

2025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公示一则处罚决定。信息显示,烟台银行涉及违反金融统计相关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占压财政资金;违反信用信息提供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多项违法行为。

最终,烟台银行被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387.45元,罚款319.2万元,时任烟台银行副行长张孝伟被罚款2.5万元,时任烟台银行总会计师徐明文被罚款1.5万元。

截自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公告

这也并非烟台银行进入2025年后首次出现合规问题。此前的2025年6月16日,山东证监会对烟台银行发布关于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内容显示,烟台银行存在未有效执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代销的部分公募基金产品未准确向投资者揭示客户维护费;《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记载事项发生变更,但未申请换领等问题。

不过自新行长王建春2024年掌舵烟台银行后,相比2023年,该行在无论是罚单数量还是罚款金额,均出现显著减少。2024年,烟台银行收到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罚单9张,同比减少35.71%,罚款金额合计170万元,同比减少46.03%。

2024年5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发布关于核准王建春烟台银行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据公开资料显示,王建春是烟台银行老将,长期在该行担任管理职务。他曾任烟台银行监事长,2023年10月起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任职期间,王建春主导推进普惠金融战略,同时牵头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烟台银行也不负所望,2024年,无论是在规模增长还是盈利能力提升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截至2024年末,烟台银行资产规模提升至1573.67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2.73%;贷款规模增至810.05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2.80%;存款规模增至1315.4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7.64%。

截自烟台银行2024年年报

在营业收入方面不仅一扫连续两年的滑降阴霾,成功实现触底反弹,而且增速惊人。2024年,烟台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8.06亿元,同比增加36.48%;其中,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73.38%;实现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加11.62%。

而在业绩增长之余,烟台银行也加快了发展绿色金融的步伐。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绿色信贷余额24.5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6.49亿元,增幅204.83%。但在光鲜业绩之下,仍有威胁烟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隐忧需要关注。

二、不良双降幻象,资产暗雷涌动

虽然,烟台银行在业绩方面实现了逆袭,但该行业务结构单一,业绩增长过度依赖利息收入,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当下,其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存疑。

2024年,烟台银行不仅在手续及佣金收入方面实现了高增速,投资收益方面同样增速客观,但对整体营业收入的增长依然贡献有限,该行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利息净收入的拉动。

2024年,烟台银行实现投资收益3.73亿元,同比增长13.45%,占营业收入13.30%;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32亿元,同比增加534.33%,占营业收入4.69%;实现利息净收入20.96亿元,同比增长34.40%,占营业收入74.71%。

截自烟台银行2024年年报

但烟台银行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提升不仅侵占了该行的利润空间,也让我们看到在该行不良贷款“双减”的背后,其利息收入的增长仍有隐忧。

截至2024年末,烟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6%,较2023年末减少0.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9.4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0.13亿元。但2024年,该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11亿元,同比增加80.38%,远超不良贷款余额49.49%。

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增加直接推高了烟台银行拨备覆盖率的增长,使得该行在不良贷款大幅优化的同时,拨备覆盖率却呈现大幅上涨的稀有景象。截至2024年末,烟台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70.47%,较2023年末增加88.24个百分点。

这不禁让人疑惑,相比处于低位的不良贷款,过高的信用减值损失和拨备覆盖率看起来只是更多的侵占了利润空间而已,这让烟台银行显得过于谨慎。

但不良贷款率并非评价银行资产质量的唯一指标,综合来看,烟台银行2024年的资产质量改善更多依赖核销的增长,而该行实际的资产质量压力仍在走高。

截至2024年末,烟台银行核销5.73亿元,均为损失类贷款,即便如此,该行的损失类贷款也并没有大幅减少,2024年末,该行的损失类贷款余额5.92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01亿元,如果不算核销金额,该行的损失类贷款余额将增加3.73亿元。

截自烟台银行2024年年报

而核销并不等于风险消除,只是将风险由表内转向表外,后续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法律资源对债务进行追回。

此外,烟台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和次级、可疑类贷款金额均在上涨。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12.7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8.98%;次级类贷款余额1.92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87.83%;可疑类贷款余额1.58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61.01%。

笔者发现,烟台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主要表现为贷款的集中度风险。

2024年,烟台银行个人贷款的利息收入大幅减少,为了规避风险,烟台银行也在收缩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的规模,但住房按揭贷款仍然是该行个人贷款中占比的最高项。此外,公司贷款是烟台银行的主要贷款种类,但其对周期性行业和大客户的风险暴露也在进一步加剧。

2024年,烟台银行个人贷款的利息收入为3.53亿元,同比减少24.75%。在个人贷款中,截至2024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55.58%,占个人贷款1.67%;住房按揭贷款余额61.85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0.07%,占个人贷款73.52%。

截至2024年末,烟台银行的企业贷款余额709.55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6.97%,占贷款总额的87.59%,其中,贷款投放的前五大行业的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的75%,而贷款投放最多的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203.91亿元,占企业贷款的29%。

同时,在烟台银行贷款投放的前五大行业中,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均属于较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对周期性行业的贷款集中也增加了市场波动对烟台银行的影响。此外,烟台银行贷款的客户集中风险同样堪忧。

截至2024年末,烟台银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集中度8.14%,接近10%;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13.86%,接近15%;前十大贷款客户的贷款余额77.32亿元,占资本净额62.97%,远超50%,其中,第一大客户贷款余额101.00亿元,占资本净额8.23%。

截自烟台银行2024年年报

此外,烟台银行与股东间的关联交易风险也不容忽视。烟台银行与股东的交易主要为存款和授信业务,其中,截至2024年末,存款类一般关联交易发生额仅有1.31亿元,远不及授信类交易规模;授信余额在3000万以上的股东有8位,授信余额合计19.84亿元,占一级资本净额17.71%.

而在烟台银行的关联客户中,该行与南山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山集团”)的授信余额12.73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0.26%,超过10%。

只是,在烟台银行披露的关联交易的总体情况中显示,该行的授信类关联交易余额14.15亿元,反而没有上述8为股东的授信余额总和多,其中矛盾引人疑惑。近期,烟台银行的一则处罚决定更加重了这种疑虑。

虽然在新行长王建春的带领下,烟台银行在业绩方面获得瞩目成绩,但影响其长远发展的暗礁仍然不容小觑,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关口,烟台银行在未来,仍需在创新突破与风险防控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方能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