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王丹
春风化雨润桑梓,枝叶关情暖民心。今年2月,荥阳市王村镇仁里村迎来了一支带着使命与热忱的队伍——郑州市派驻市住房保障局牵头的驻村工作队。他们怀揣着“把担当写在大地上”的信念,走村入户,摸清村情民意,修缮道路、助农增收,将一桩桩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属于仁里村的幸福新图景。
遍访民情探村貌,倾听民生探家底
“刚来驻村,对仁里村并没有详细深入的认识,如果贸然开展工作,可能好心办坏事。”荥阳市王村镇仁里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辉说。
一到仁里村,驻村工作队便迅速开启“沉浸式”调研。组织村组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梳理出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难题,走进田间与劳作的村民唠家常,踏入困难群众家中了解实际情况,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急难愁盼,也为后续帮扶工作找准了发力点。
修缮村道纾民困,通达乡途暖民心
曾经,道路是横亘的仁里村村民心中的一块“大石”。村主干道之间的连接道路,一到雨天,道路坑洼泥泞,孩子们踩着泥水上学,老人们扶着墙根挪步,三轮车在泥坑里“打转转”,严重影响村民出行。
摸清情况后,驻村工作队立即行动,经过实地走访和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摸清情况后,申请项目帮扶,争取资金支持,协调施工队测量路基,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巷道硬化工程。经过一个月的忙碌,16条泥泞巷道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现在的仁里村,道路整洁有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们笑着在新路上来回踱步。张大爷看着门口平整的水泥路,乐得合不拢嘴:“这下好了,出门就是水泥路,再也不怕雨天路滑了!”
拓宽销路助增收,农产出村焕新机
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仁里村的柴鸡蛋、石磨面粉、小磨香油等农产品品质上乘,却缺乏销路。临近端午节,工作队抓住节日契机,主动出击、积极作为。黄辉书记带着队员们挨家挨户收集农产品,仔细检查包装,亲自打包封箱,确保每一份产品都品质过硬。他们一个个电话打出去,一次次登门拜访向各机关、单位介绍仁里村农产品的天然优势和绿色品质。
那段时间,工作队的办公室成了临时仓库,队员们白天忙着联系订单,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装车。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争取到多笔订单。当看到村民们数着货款露出灿烂笑容时,队员们疲惫的脸上也洋溢着欣慰。这次助销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让仁里村的优质农产品渐渐有了名气。
扎根乡土担重任,融入村务践初心
在仁里村的田间地头与村舍院落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拧成一股绳,以“一家人、一条心”的默契投身村务工作。无论是防火防汛的紧急任务,还是环境整治的日常巡查;无论是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政策理论,还是协调邻里纠纷化解矛盾,他们总是并肩作战、分工协作。驻村队员发挥政策资源优势,村两委干部凭借熟稔乡情的经验,双方优势互补,将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规划、民生保障落实等工作办得有声有色,真正实现了驻村力量与基层组织的深度融合,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我来自豫南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对农村、对故乡、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和深厚感情。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仁里村建设的更好。”黄辉说。从陌生到熟悉,从“外来人”到“自家人”,仁里村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荥阳关注
荥阳关注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