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年度调水调沙在即,为科学评估渔业资源分布位置及资源量,6月5日至7日,河南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苏州九鱼知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的专业力量,借助无人艇+国产声呐的智能监测手段,成功在黄河小浪底库区及下游河段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渔业资源调查。
据介绍,本次调查采用AI智能无人艇与声呐自主协同作业。智能协同作业系统是无人艇搭载声呐巡航进行监测的“智慧大脑”,系统内置了基于国际标准的鱼类声学调查航迹规划算法,操作人员只需在电子地图上框选调查区域,系统便能自主规划出科学、高效的“之”字形或平行断面航线,并控制无人艇以最优的航速与姿态自主完成巡航。无人艇航行的同时,一场无声的“对话”便在水下展开。由声呐系统实时传回的数据流,被迅速解析为一幅幅直观的“水下鱼群分布图”。鱼群的位置、规模、密度、水层分布等关键信息以彩色图像的形式清晰呈现,一目了然,可有效降低人为操作的误差,保证了源头数据的科学性与一致性。
本次调查,实现了从“智慧巡航”到“数据决策”的闭环,彻底改变了传统渔业调查的面貌,将人的角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者,转变为基于精准数据进行分析与决策的管理者。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人控设备”模式革新为“设备自主作业”的新范式,不仅将监测效率提升了数倍,更开创了“硬件自主+软件智能”的生态监测新路径。正如参与项目的专家所言:“这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从装备研发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创新。”
在为期3天的调查作业中,此套无人化、智能化调查方案高效完成了所有设定航线的探测任务,获取了海量、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其研究结果将为小浪底水库渔业资源限额捕捞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学评估渔业资源、精准施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惠筠)

科报110
解码科技脉搏,智绘时代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