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国际爱肤日,“我为皮肤健康‘带’言”带状疱疹公益科普活动近日在郑州启动。

  此次公益科普活动携手医疗专家、社区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带状疱疹疾预防与管理,着力提升全社会对带状疱疹等皮肤疾病的风险认知与预防意识;同时,深入挖掘地方“医防融合”创新举措,以带状疱疹预防中的各地实践为样板,赋能“社区-家庭”的健康守护网络,帮助亿万家庭“由表及里”筑牢免疫屏障。

中老年皮肤防线堪忧

  据统计,我国人群皮肤病患病率高达40~70%,相关健康寿命损失在所有疾病中位列第四。尽管如此,皮肤疾病仍长期面临公众认知不足、防治重视不够的问题。

  “我国的皮肤病发病率非常高,对大众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困扰,但实际上皮肤疾病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瑞表示,“特别是带状疱疹,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它所产生的疼痛让人痛彻心扉,不仅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加重患者本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病,中国每年的病例数可达600万例。王瑞介绍,带状疱疹除了引起皮肤带状分布的红斑和簇集性水疱,疼痛是最典型、也是影响最大的症状。疼痛如电击、刀割、针扎、撕裂和烧灼样等,会贯穿疾病全过程。当皮疹好了后仍有疼痛,就出现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也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患者会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甚至因此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带状疱疹的侵袭并非“无迹可寻”,年龄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50岁后,即使身体健康,患病风险也会陡然增加。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病例就有约156万人。王瑞提醒,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人群,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相比一般人增加26~41%。

  郑东新区永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新毅说:“我们辖区内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较高,还有部分居民有两种甚至多种慢病共存,这部分人群如果罹患带状疱疹,病情往往更严重。对这些慢病人群来说,更应该积极预防。”

  “宏观而言,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王瑞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非常重要的方式,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更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医防融合织密“防护网”

  在国家“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防治原则,我国正加快构建“防大于治”的公共卫生体系。

  作为公共卫生网络的终端节点,社区卫生中心正发挥关键作用。杨新毅表示,社区是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中最基层的医疗单位,面对带状疱疹等高发但可被预防的皮肤疾病,重点工作就是组织科普教育、开展预防接种等多样医疗服务,帮助这些高风险人群引起重视,主动了解疾病风险并积极接种预防。

  谈及慢病人群在接种时的顾虑,杨新毅提醒,慢性病人群并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当慢病控制在平稳期是可以接种来预防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会和接种对象一起,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相关的一些禁忌症,安全性等信息详细沟通,制定针对性的接种规划,形成门诊医生、计划免疫科、接种对象三方沟通机制,有效提升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水平,帮助居民织密皮肤健康防护网。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郑州日报正观健康

郑州日报健康部官方正观号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