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底至5月初,在新郑市民政局的统筹规划与精准指导下,中心城区民政服务站的社工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走进和庄陆庄、城关乡小占庄及官刘庄等村落,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与《民法典》融合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以创新的服务模式、专业的介入手法,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注入新活力。

新郑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此次宣传活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从活动方案策划、资源整合到具体实施环节,全程给予专业指导。局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筹备会议,要求社工团队立足乡村实际需求,将移风易俗与《民法典》宣传深度融合,并协调多方资源,为活动开展提供政策支持与后勤保障。同时,市民政局还组织专家团队对社工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其深入理解移风易俗政策内涵与《民法典》重点条款,提升服务专业性与精准度。

活动前期,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社工运用专业的需求评估方法,深入各村进行走访调研,精准把握村民在移风易俗及法律知识方面的实际需求。基于此,精心设计了贴合村民生活的宣传内容与活动形式,确保服务有的放矢。

活动现场,社工们一改传统说教模式,采用个案访谈、小组讨论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村民“零距离”交流。在移风易俗宣传环节,社工们针对高价彩礼、铺张办宴等陈规陋习,运用社会学习理论,结合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典型案例,剖析旧俗带来的经济、社会压力,引导村民树立正确观念。同时,引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向村民介绍红白理事会的作用,鼓励村民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共同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

在《民法典》宣传中,社工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挖掘村民自身对法律知识的潜在兴趣与需求,通过情景模拟、法律知识问答等互动形式,重点围绕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土地权益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款展开讲解。社工还为有法律困惑的村民提供一对一的法律咨询服务,运用专业的沟通技巧与法律知识,帮助村民答疑解惑,增强其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活动期间,社工还组织村民成立了“文明新风志愿者小组”和“法律知识学习小组”,运用小组工作方法,鼓励村民在小组内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动移风易俗与法治观念在乡村的持续传播与巩固。

“以前觉得这些法律条文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社工们生动的讲解,才知道原来和我们的生活这么紧密,以后遇到问题也知道该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了。”官刘庄的一位村民说道。不少村民也纷纷表示,移风易俗活动让村里的风气焕然一新,大家不再被人情负担压得喘不过气,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如今又学习到实用的法律知识,生活更有保障了。

此次新郑市民政局“物质+服务”项目开展的移风易俗与《民法典》融合宣传活动,是民政部门统筹指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助力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未来,新郑市民政局将继续强化引领作用,推动社工团队持续发挥专业优势,链接更多资源,开展多元化服务,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让文明与法治之花在新郑乡村绚烂绽放。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