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一度凭借“牛磺酸概念”走出“7天5板”强势行情的永安药业(002365.SZ),在节前突遭跌停后,5月5日晚披露重磅消息: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勇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此事揭开了公司基本面与市场投机炒作之间严重背离的面纱,也让市场对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和治理稳定性产生质疑。
核心人物落马:实控人被查
永安药业5月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实控人陈勇于近日被鹤峰县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陈勇现年66岁,系公司创始人、主要掌舵人,曾长期掌控公司战略方向与日常经营,其被查事件对公司内部稳定性及外界信心构成重大打击。
尽管公司声明称目前治理结构完善,其他董事、监事与高管正常履职,生产经营未受影响,但作为公司核心决策者,陈勇的留置势必对公司重大决策流程与投融资安排造成实际干扰,甚至牵动其控股地位的稳定性。
妖股背后:“牛磺酸”炒作与“小作文”迷局
永安药业此次股价暴涨,源于市场疯传的“牛磺酸价格飙涨五倍”的小作文。一时间,永安药业从冷门中小盘股摇身一变成为A股“牛磺酸第一股”,热度飙升,游资介入明显,换手率接连三日登上龙虎榜。
不过,公司在4月29日紧急辟谣,明确表示牛磺酸国际价格并未出现大幅上涨,经核实市场报价基本稳定。生意社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山东市场牛磺酸报价仍为1.6万元/吨,未见传闻中的“7万元/吨”暴涨情形。
该虚假消息的广泛传播,不仅诱发了不理性投机炒作,还放大了市场的“妖股效应”,最终在利空消息兑现前夕集体踩踏,致使公司股价4月30日跌停,报收12.91元,总市值缩水至38亿元。
财务风险暴露:净利暴跌+现金流紧张
除市场层面的异动,永安药业的财务数据亦显疲态。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下降12.96%;归母净利润为-436.72万元,同比暴跌115.23%,再度陷入亏损。
更令人忧虑的是,公司一季度净现金流为-1.09亿元,同比骤降69.18%。其中,投资性现金流为-1.08亿元,显示公司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激进或短期回报不佳的问题。与此同时,经营性现金流仅为2470万元,远无法支撑企业基本开支与新项目建设。
虽然2024年全年业绩因基数效应实现扭亏为盈,但实际营收同比下降13.78%,且牛磺酸主业“量增价减”,毛利持续承压。
主业困局:牛磺酸产能扩张与市场疲软并存
作为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企业,永安药业现有产能5.8万吨,正推进4万吨扩产项目,合计占据全球50%市场份额。然而,在市场需求疲软、售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企业陷入典型的“量升价跌”困局。
2024年,公司牛磺酸销量增长16.32%,但收入同比下降4.14%,毛利率同比下降5.38个百分点至24.02%。业内人士指出,在供需失衡持续存在的格局下,企业扩大产能反而可能加剧内部消耗与价格战,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合规风险频现:子公司产品涉嫌违规使用添加剂
永安药业的品牌声誉亦遭受挑战。公司全资子公司永安康健因代工生产的“谷氨酰胺复合菌冻干粉”与“氨基酸能量复合粉”涉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已被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对此,公司表示正在配合调查,并将依法披露相关进展。然而,该事件反映出公司在子公司合规管理方面仍存在短板。
妖股暴涨终归要回归基本面。永安药业实控人被查事件,无异于为市场热炒“牛磺酸概念”敲响警钟。面对核心人物涉案、业绩反复波动、财务压力上升与市场投机情绪叠加的多重挑战,永安药业亟需以稳健合规的治理结构与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赢回市场信心。
监管部门也需加大对市场谣言与内幕交易的查处力度,防止“故事股”异化为投资者的风险陷阱。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