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颖 通讯录 陈沫
在郑州高新区梧桐办事处,有一支特殊的社区社会组织。它由“星星的孩子”家庭组成,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持续的支持和指导。秉持着“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的理念,该组织长期开展特殊儿童家庭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入学支持、社会融合、就业扶持等活动,并在梧桐办事处和金桂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开发“星之光”特殊人群帮扶项目,以星光农场为阵地,为特殊儿童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我国心智障碍者就业率不足1%。为助力大龄心智障碍青年(简称“心青年”)融入社会,星之光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会以职业培训为切入点,开启筑梦之旅。
首期培训:从基础能力到数字新尝试。4月26日,星光农场迎来第一期“心青年”职业培训。下午两点半,孩子们准时到达农场,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签到——对字迹潦草的孩子,老师们以鼓励代替纠正。基础素养课围绕“守时守约、时间管理、仪容仪表、社交礼仪”展开互动教学。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致入微的动作,志愿者们都一点一滴教导孩子们,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模仿规范礼仪动作。针对能力较强的孩子,培训首次引入新媒体技能教学。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心青年”开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账号,并带领他们完成第一条短视频拍摄。孩子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人生价值。活动当天,孩子们的作品在三大平台同步发布,收获 “点赞"时,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家长反馈:“课程有效激发了孩子在学习和日常实践中的积极性,为后续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二期进阶:用镜头记录成长可能。4月30日,第二期自媒体创业培训(视频拍摄与剪辑)如期开展。尽管面临交通、沟通等挑战,孩子们仍准时抵达农场,专注投入到学习中。剪辑时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他们突破自我的见证。此次培训不仅为“心青年”提供了实用的自媒体技能,更以实际行动传递了对特殊群体创业梦想的支持,为他们拓宽人生的可能性埋下希望的种子。一位家长感慨道:“从未想过孩子能独立完成剪辑和配乐,这是送给我们大家劳动节最好的礼物。”这个劳动节,星之光为“心青年”搭建平等就业的舞台。每一次培训、每一次创作,都是对“劳动权利"的生动践行——星光不负赶路人,愿每个梦想都能在阳光下绽放。
据了解,星光农场坐落于高新与荥阳共建区广武镇插闫村,占地220余亩,集种植养殖、采摘体验、餐饮娱乐于一体,作为互助会首个农业类职业探索项目,既是自然疗愈的空间,也是职业启蒙的舞台。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已吸引70余个特殊家庭参与农场建设,从播种育苗到果蔬采摘,孩子们在田园劳作中提升动手能力,家长在协作中收获陪伴的勇气。通过农耕、餐饮服务等实践,培养大龄“心青年”(心智障碍青年)的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农场设立种植员、收银员、导游等模拟岗位,为大龄青年提供职业体验场景,打通从“能力培养”到“就业实践”的通路。
星光农场的田间地头,不仅有农作物的茁壮成长,更有特殊家庭的蜕变故事:曾抗拒社交的孩子,学会了向游客介绍蔬菜品种;焦虑无助的家长,在互助会中成为彼此的“心灵导师”。这里不是简单的农场,而是用劳动重塑尊严、以陪伴传递希望的生命课堂。

郑州日报
郑州日报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