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金融学校党委以“三个课堂”为载体,将党性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出“政治生日唤醒初心、思政课堂培根铸魂、家校协同共育英才”的党建特色品牌,让党的旗帜在校园高高飘扬,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注入澎湃动能。
政治生日“映初心”:一张贺卡彰显初心记忆
2025年4月1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政治生日”仪式在郑州市金融学校举行。校党委为9名党员教师特别定制“初心贺卡”——烫金党徽下印刻着入党誓词与教师个人入党日期,扉页上“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才使命”的殷红寄语格外醒目。当校党委书记将贺卡郑重递到一名老教师手中时,她眼眶湿润:“这不仅是纪念日,更是提醒我永远记得在党旗下宣誓的热血时刻。我的‘政治年龄’比教龄还要长,今后要把这份初心刻进每一堂课里。”
在党委书记都亚萍的领誓下,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响彻礼堂。这场“仪式感拉满”的党性教育,将教师职业使命与党员政治身份深度融合。“‘政治生日’不是简单的纪念,而是党性教育的‘加油站’。”都亚萍在讲话中提出“三个融入”理念:将初心融入师德修养,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将使命融入课堂教学,做课程改革的先锋队;将担当融入服务实践,做产教融合的排头兵。
思政课堂“传薪火”:百年党史点亮信仰
2025年3月5日晚,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政课在融能楼阶梯教室展开。历史教师申俊杰以《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生生不息》为题,用“地理屏障护文明根基”“汉字传承续文化血脉”“制度创新聚民族合力”三条主线,带领学生破译文明密码。当PPT上呈现甲骨文与简体字的对照演变时,有学生惊叹:“原来每个汉字都是文明的活化石!”
这样的“思政金课”在郑州市金融学校已成常态。4月10日,党委书记都亚萍以《党建引领大思政 同心同向育新人》为题,用“光影党课”点燃学子赤子之心。多媒体屏幕上,刘胡兰就义的木铡刀、张思德炭窑前的最后托举、董存瑞高举的炸药包……革命先烈的壮烈瞬间让全场肃然。当《觉醒年代》中陈望道蘸墨汁吃粽子的经典画面重现时,都亚萍动情地说:“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这正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
家校共育“连心桥”:行走的教育最有温度
在开学会议上,一段家访视频令全场动容:党员教师郭鹏浩冒雪走访残疾学生家庭,蹲在轮椅旁讲解学业规划;班主任曲利娟与学生围炉夜话,记录下“想成为财税师”的梦想……镜头里家长含泪的感谢、学生绽放的笑脸,让观看视频的教师真切感受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彼此照亮。”
这场覆盖237个家庭的“百师访千家”行动,成为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在家访分享会上,郭鹏浩老师讲述了一个特殊案例:先天残疾、父母离异的学生小张曾封闭自我,却在师生持续关爱下成长为“阳光助残志愿者”。“当我看到他主动帮保洁阿姨推垃圾车时,更坚信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而曲利娟老师在家访中发现,数学尖子生小林因家庭变故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家校共育方案”的制定,不仅让小林重拾信心,更推动学校建立起心理疏导绿色通道。
家访中涌现的暖心故事,一幕幕深深打动每一位老师。正如家长李女士说:“老师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教育最本真的温度。”
郑州市金融学校的党建工作,如同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校园每个角落。从“政治生日”唤醒的初心使命,到“行走的思政课”传递的信仰力量,再到“叩门家访”架起的民心桥梁,学校以“党建红”引领“职教蓝”,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在党委书记都亚萍看来,这些探索正是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之问的生动回答:“我们要让党建的根系深扎职教沃土,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绽放光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郑州市金融学校将继续以党建为舵,以育人为桨,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书写新时代“技能报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