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作为“大模型六小龙”中的一员,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AI”),正式踏上了冲刺IPO的道路。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智谱AI已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这也是“大模型六小龙”中首家启动IPO进程的公司。

作为一家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智谱AI自成立以来便吸引了包括美团、蚂蚁在内的众多知名投资方。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已完成19轮融资,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但在光环背后,智谱AI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被曝出巨额亏损、商业化落地的艰难推进,以及频发的用户投诉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公司的发展步伐。在冲刺IPO的关键节点上,如何讲好资本故事、让AI技术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对于智谱AI而言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这场承载着“中国版OpenAI”期待的IPO,正成为检验大模型商业成色的试金石。

01

被曝业绩亏损约20亿,全栈自研令盈利承压

智谱AI成立于2019年,至今刚刚六个年头。但在大模型创业赛道中,智谱AI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老人”了。中国“大模型六小龙”之中,除智谱AI外,其他五家独角兽成立时间均晚于智谱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和阶跃星辰均成立于2023年,而Minimax稍早一些,也成立于2021年,晚于智谱AI的2019年。

智谱AI不仅成立时间更早,公司背景更是极具含金量。它脱胎于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由清华教授唐杰带领团队孵化而来,创始团队包括清华计算机系背景的张鹏、以及曾任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刘德兵等核心成员。

智谱AI以“中国版OpenAI”为定位,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AGI)基座模型研发,主攻GLM系列大模型,涵盖文本、代码、多模态等领域。依托清华技术积累,智谱AI发展势头迅猛,2024年下半年,智谱AI先后推出基座模型GLM-4-Plus,Agent模型AutoGLM,GLM-Zero-Preview等,据称性能比肩OpenAI相应模型,公司也成功以200亿元估值跻身国内头部独角兽。

尽管光环加身,智谱AI的经营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公开信息显示,智谱AI在2024年收入达到3亿元,但据《财经杂志》报道,公司同期亏损约20亿元。

可见作为科技公司,智谱AI同样面临高额的研发投入与商业化收入尚未达到平衡的难题,一方面,研发超大规模语言模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以训练千亿参数级别的模型为例,成本往往高达数千万美元;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智谱AI不得不降低API调用价格,这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而这,也是当下大模型行业所经历的集体困境。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许多人工智能公司纷纷收缩战线,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同属“大模型六小龙”的百川智能,就放弃金融业务,专攻医疗;而零一万物更是放弃自研万亿模型,转投进DeepSeek怀抱。但智谱AI仍然坚持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虽然维持了资本故事的吸引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对公司成本支出造成影响,在回报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只会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盈利压力。

与此同时,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以及上述竞争对手采用的开源和低价策略,都对智谱AI的B端私有化部署业务造成了直接冲击,导致公司在盈利未果的境况下雪上加霜,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对于智谱AI而言,如何在保证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盈利,将是未来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否则即使成功上市,也可能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公司亏损的局面。

02

受资本追捧累计融资19起,美团、蚂蚁等参投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佼佼者,智谱AI自成立以来便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吸金能力非同一般。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智谱AI已经完成了至少19轮融资,体现出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高度认可。

具体来看,从2019年创立之初,智谱AI就迅速获得了中科创星的天使轮投资,为公司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智谱AI持续吸引到一众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和支持。2021年9月,智谱AI完成了A轮融资,金额过亿元人民币,由达晨财智、华控基金等多家机构联合投资。仅仅一年后,智谱AI又获得了数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这次融资由君联资本和启明创投联合领投。

进入2023年,随着AI行业的热度不断攀升,智谱AI的融资步伐也在加快。这一年,智谱AI累计获得了超过25亿元的融资,参与方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等众多头部企业和知名VC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融资中,美团战投主导了B-2轮融资,而腾讯和阿里两家巨头则罕见地共同出现在同一轮投资名单中,进一步彰显了智谱AI在中国乃至全球AI领域的重要地位。

到了2024年,智谱AI的融资势头依旧强劲。年初,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参与了智谱AI的新一轮融资。而在5月底,沙特阿美旗下风险投资部门管理的基金Prosperity7向智谱AI注入了4亿美元的资金,助推其估值达到约30亿美元,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创业大模型公司之一。此外,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以投前200亿元估值领投智谱AI的D轮融资,可见具备政府背景的投资平台也开始重视并支持这家快速成长的企业。

除了上述这些大型投资机构外,智谱AI还吸引了诸如光速光合、宁波慧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宁波智登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等多元化的投资者加入,形成庞大的资本联盟。这些投资机构不止是为智谱AI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更为公司带来丰富的资源和行业经验,助力其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技术影响力。

然而融资并非万灵丹,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尤其是除了“六小龙”等新兴初创公司的竞争,智谱AI还要面对来自百度、阿里等巨头的竞争压力,而这些公司在闭源生态下的强势布局,又对智谱AI的市场份额进行了二次挤压。当传统一级市场空间已被透支时,IPO已经成为智谱AI的必然选择,除了用于解决资金困境,IPO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智谱AI在全球AI竞赛中巩固岌岌可危的市场地位。

03

频遭用户投诉,商业化落地路漫漫

尽管智谱AI在对外宣称的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但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却屡遭挑战。尤其是从用户的反馈来看,智谱AI的产品和服务并未完全达到市场预期。

在B站上的讨论中,就有用户对智谱AI的产品表现提出批评。观众指出智谱AI的某些功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图像生成和视频制作方面。有用户抱怨智谱清影(Ying)在处理复杂指令时的表现欠佳,生成的内容与用户的期望相去甚远。而这类反馈实际上也反映了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虽然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在进步,但在用户体验和满足特定需求方面仍存在差距。

更进一步,智谱AI在逻辑推理能力上的表现也受到了质疑。据网友吐槽,根据智谱清言提供的信息,机动车尾号限行信息提供错误,导致被交警罚款。如此简单的信息,其实只需上网搜索即可得出结论,官方却以“北京市2025年2月份的机动车限行规则相对复杂,交通管理政策可能存在临时调整”为由,为大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开脱,可见智谱AI即便是在大模型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仍需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针对智谱AI的具体案例。有用户提到,购买了智谱AI官网上的资源包后并未及时到账,并且联系客服后未得到回应,另外还有购买会员后效果并无明显提升等问题,不一而足。而在检索相关投诉信息时,笔者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用户都是在社交媒体平台看到相关视频宣传推广后,才起意进行会员购买。

*声明:毕读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