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2025 年的开局有一点像 2024 年。
在 2024 年第一季度收入下滑 8.7% 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收入 193.4 亿美元,同比又下降了 9% 。
按不同业务拆分,储能业务收入27亿美元,同比继续增长 67%;服务收入 26 亿美元,同比继续增长 15% 。
但,最重要的业务汽车,收入 140 亿美元,同比下降 20% 。
汽车销售收入的下降,有内外两大原因。
内部原因是 Model Y 在今年 1 月 10 日发布了焕新版,并于 2 月 26 日开启交付。
新款上市,会让一部分潜在消费者观望、推迟购车计划,同时旧款车型为了清库存会降价促销。也就是过渡期内的量价齐跌。
而外部原因是,由于马斯克高强度参与政治,引发部分消费者不满、甚至抗议。比如,有特斯拉车主在车身上贴标签 “ 我是在马斯克发疯之前买的车 ”( 言下之意是早知道是现在这样就不会买了 )。
这波群情激愤非常严重,一些极端的人开始拦截和破坏路上的特斯拉汽车,特斯拉部分门店和充电站也遭到纵火、破坏。
这导致一些并不在乎马斯克政治立场的消费者短时间也不太敢买特斯拉了,还迫使一些怕被砸车的车主当起了串子人,给自己的车也加了上图类似的贴纸防来 “ 表明立场 ”。
据 Statista 统计,2025 年一季度,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销量全线暴跌。德国、丹麦、瑞典等主要市场跌幅均超过 50%,荷兰市场也接近腰斩。
内因和外因综合起来,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主力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交付量为 32.38 万辆,同比下降 12% 。
利润方面,特斯拉本季度收入减少 9.2%,成本减少 8.1%( 减少幅度本应该跟收入同步,但 Model Y 焕新版需要调整更新产线,推高了一部分成本 ),毛利润减少了 14.7%;费用端,销售管理费用同比减少了 9%,但机器人、自动驾驶的布局继续推高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2.4% ,再减掉比特币投资的损失等其它项目,最终特斯拉的一季度净利润只有 4.2 亿美元,同比减少 71%,让特斯拉的净利率跌到只剩 2.2% 。
这季度的数据确实很难看,不过特斯拉是有反转潜力的。
以 2024 年为例,一季度收入下降 8.7%,但整个上半年收入只下降了 3%,前三季度收入增长 0.53%,2024 全年收入则增长 0.95% 。
从销量看,2024 年一季度的销量为 38.7 万辆,同比下滑 8.5%,全年销量则达到 179 万辆,同比仅下降 1.1% 。
本次财报中透露,随着 Model Y 焕新版上市,特斯拉在亚太地区( 主要就是中国市场 )创下了单日订单量纪录。
而在政治方面,电话会上,马斯克提到 5 月份之后他会将主要精力放回到特斯拉身上,政府效率部 (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的工作会压缩至每周一两天。
亚马逊的企业文化里有一条叫做单向门( one-way door )与双向门( two-way door )决策:单向门决策是指那些重大的、结果不可逆转的决策,而双向门的决策则是一个后果可控且可逆转的决策。
马斯克从政治漩涡中抽身而出,可能更多的是类似双向门决策。
展望未来,马斯克表示平价车型仍有望于 2025 年上半年开始生产,这也算是反驳了 The information 近期报道中 “ 马斯克对造车失去兴趣 ” 的这个观点。
不过,这款平价车型从开始生产到大规模交付,需要多少时间谁也说不准。
比如,特斯拉的电动卡车 Semi 首次亮相是在 2017 年,原计划于 2020 年上市,但直到 2022 年底才进入生产阶段,而大规模量产则要等到今年年底。
当然,平价车型据称可以在现有产线上生产,而非新建产线,这会加快大规模交付的时间,但仍然不确定。
关税方面,特斯拉自认是受关税影响最小的汽车公司,本地化比例约为 85% —— 指的是 85% 零部件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USMCA ),可获得关税豁免。
不过,关税会对现在增速最高的储能业务造成重大影响,主要问题在电池供应上。
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 FSD 的行驶里程持续快速增长,马斯克仍然预计六月份开始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对比一下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Waymo,目前每周的付费订单量已经超过 20 万。Waymo 目前在旧金山,凤凰城和洛杉矶三个城市运营, 今年将新增 10 个美国城市进行测试。
所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业务,还是有强力竞争对手的,并且可能也没法一下子广泛铺开,贡献大比例的收入。
机器人方面,马斯克曾经在 2024 股东大会上大胆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数量比将超越 1:1,甚至达到 2:1 的惊人比例,这代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拥有 100 亿至 200 亿台的庞大容量,年产量或高达 10 亿台。如果特斯拉能占据 10% 的市场份额,其年产量将达到 1 亿台 Optimus,单个机器人的成本预计控制在 1 万美元左右,以 2 万美元的售价推算,每年可以带来 1 万亿美元的毛利润空间。
知危编辑部曾经解释过这个算法不现实:据世界银行统计,2023 年全球人均 GDP 才 1.3 万美元,要想人手一台 2 万美元的机器人,经济得继续发展个几十年。
最新的展望是,到今年年底,特斯拉工厂预计将有数千个机器人工作。到 2030 年预计每年实现一百万台的销量目标,按 2 万美元一台的均价计算,约 200 亿美元收入,体量只相当于目前 20% 的年收入,对营收贡献不是特别大。
所以,在机器人方面,特斯拉讲的故事更具可实现性,但也变得不那么性感了。
综合来看,8000 亿美元市值的特斯拉,现在地位不是很稳,所以马斯克减少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把精力回归特斯拉的经营,算是个明智之选。

知危
知危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