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时节——1985年10月,我突然得到一个音信:著名导演凌子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领导“藏”到天津,下榻环境清幽的天津迎宾馆,正紧张地修改一部电影文学剧本。
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立刻前往那里与他进行一番深入的交谈……
凌子风出生于1917年,北京人,对我国电影事业贡献卓越,取得一系列赫赫成果!
著名电影导演凌子风
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执导大量影片,包括《春风吹到诺敏河》《光荣人家》《陕北牧歌》《母亲》《深山里的菊花》《红旗谱》《春雷》《草原雄鹰》等。其中,1960年执导的《红旗谱》,再现了上世纪20年代后期北方农村波澜壮阔的史诗般革命斗争,一时好评如潮,成为这一时期创造成就最高影片之一。
凌子风执导的《中华儿女》海报
“文革”期间,他被迫留下长达10年之久的“创作空白”。“文革”结束后,他迅速恢复创作状态,迎来新的创作高潮,又执导大量影片,如《李四光》《杨乃武与小白菜》《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狂》等。其中,《李四光》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骆驼祥子》获得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边城》获得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凌子风执导的《红旗谱》剧照
后来,他还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导演奖”。
二
凌子风工作起来,总是白天和夜里“连轴转”,甚至时常都忘记了吃饭……他的一生,几乎没有节假日,几乎从未在夜间12时之前就寝。因而,电影界的同行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拼命三郎”。随着岁月的更迭,这个绰号越传越广,越传越远,乃至在一部分人的言谈话语中,“拼命三郎”代替了他的真实姓名,有人还特意向他馈赠刻有“拼命三郎”的精致印章。
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为凌子风所作的漫画肖像
我在当年见到凌子枫时,他已经68岁了,但依然奔忙不止,依然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生活……
凌子风的画作
当时,他接受了拍摄喜剧故事片《棋手》的任务,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新的探索,在修改剧本仍旧时常“夜战”。妻子韩兰芬逢人就说:“他的生活这样紧张,一般年轻人都受不了,他太‘可怜’了!”后来,有关领导特意进行了“特殊安排”,不声不响地将他“藏”到天津迎宾馆,以让他的生活从容一些。
三
当年,凌子风的生活尽管这样紧张,身体却一直很结实。他那长长的头发、短短的胡楂子,皆已染上霜色,但宽边镜框里的两只眼睛却熠熠闪亮,手脚也和年轻人一样利落。
一位电影界老朋友曾用开玩笑的口吻问:“凌老,您的身子骨这么棒,到底吃了什么补药?”
凌子风执导的《边城》剧照
其实,他的家里不仅没有补药,甚至连治疗多发病、常见病的药品也很少。让他长年不生病并保持旺盛精力的“秘方”是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家务体育运动”。
凌子风有着好动的性格。以前,他喜欢打羽毛球,喜欢登山、远足,更喜欢游泳。在碧波荡漾的游泳池,在激流滚滚的江河,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都出现过他的身影。他奋臂击水,动作自如,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弄潮儿”。有一次,他和几位朋友爬到海边的一个悬崖上,面对大海飞溅的浪花,朋友都畏缩不前,他纵深一跃,像一只凌空飞燕扎入海水之中。
凌子风执导的《骆驼祥子》剧照
后来,他每天都忙碌不堪,难得再抽出时间从事体育运动,只好投身“家务体育运动”。他家养了180盆花,还喂着十几只小鸟。每天5时起床后,他就开始浇花、喂鸟。紧接着,他又操起扫帚打扫楼道。这样忙碌一个多小时,身体也常常汗流涔涔,乏累不堪。
他平日十分注意服饰整洁,经常换洗衣服,而且总把衣服熨烫得分外笔挺。洗衣服和熨烫衣服的活计,都一概由自己包下来——这时间当然是忙里偷闲硬挤出来的。他不去买洗衣机,看到保姆和妻子一时无事可做,也不让她们去干自己的这些“分内活儿”
凌子风执导的《李四光》海报
如果家里没有客人,他的饮食十分简单,往往一个馒头和一块腐乳便成为一顿饭。要是有客人在家里吃饭,他就要趁机“露一手”,系上围裙,卷起袖子,很快做出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为此,他常忙得很疲惫。
可不要小瞧“家务体育运动”,他也完全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1999年3月2日,凌子风逝世,享年82岁。他为我国电影事业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将永远被人们深深地牢记……
作者:贾长华
编辑:李鹏
统筹:李丽君

正观新闻·正观号
正观新闻正观号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