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乙巳春季雅集参加者数量大增,社员从全国各地赶来,参拜、缅怀首任社长吴昌硕。

作为弘扬华夏文化敬天爱祖的优秀传统,全体社员举行隆重肃穆的集体队列肃立、颂祭文、三鞠躬、上前敬香仪式

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在安吉举行,百余枚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成焦点

施涵予 美术报 2025年04月20日 18:03 浙江

4月19日至21日,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系列活动在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的桑梓故里——湖州安吉成功举办。120余名社员及各界嘉宾齐聚安吉,举行祭拜印学先贤仪式,组织雅集笔会和艺术采风,举办主题展览和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以此表达对西泠先贤和印社传统的敬意。

西泠印社有着悠久的同人雅集传统,但在百余年间几度中断与恢复。2004年起,西泠印社恢复了春季雅集,并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春秋两季雅集的社团活动模式。其中,春季雅集于每年四月举办。

聚焦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

4月19日下午,“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开幕式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拉开了此次春季雅集的序幕。本次展览共展出百余枚战国楚系珍贵古玺印和封泥,不仅展现了技艺精湛的篆刻艺术,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学术价值,让我们得以窥见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风貌,为深度推进传统印学研究提供了宝贵实物支撑。

开幕式现场

战国古玺分域研究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疆域最大的诸侯国,因地理及风俗文化相近的因素,其周围的曾、蔡、吴、越、徐、宋、黄诸国的文字深受楚国影响,从广泛意义上讲也可纳入楚系文字的范围。西泠印社副秘书长许雄志介绍道,近几十年间,随着考古发掘,楚简及楚国青铜器的大量出土,以往冷寂的楚文字研究,也渐渐成为一门显学。

观展现场

“楚国的印章面貌多姿多彩,特别是它的文字,更多地体现了毛笔的味道,所以很值得我们创作者去研究。”西泠印社理事曹锦炎告诉记者。

《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精粹》

展览将持续至5月13日。展览开幕之际,《极目楚天: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精粹》出版,本书收录先秦楚系官印200件,姓名私印335件,箴言吉语177件,肖形24件,封泥147件,金版印陶7件,总计890件。楚玺所载“楚职官”内容丰富,是研究楚国官职的重要考古资料。

学术交流活动现场

作为“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展”的配套项目,新见战国楚系古玺印封泥学术交流活动于4月20日下午在安吉举行。来自多个高校的十位古文字研究学者围绕楚系古玺印研究,从文字、印面形制、异体字、吉语玺等多个维度作主旨发言,旨在通过“小切口、大深度”深入挖掘楚系古玺印的学术内涵,为专业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多新资料和新观点。众多专家、学者、西泠印社社员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

祭拜先贤,延续文脉

4月19日晚上,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笔会在安吉举行。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领衔开笔,百余名社员现场泼墨挥毫,或写或画,生动再现传统文人社团吟咏酬唱的热闹场景。

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笔会

4月20日上午,社员们集聚鄣吴镇吴昌硕故居前,举行祭拜先贤仪式。仪式由陈振濂主持,童衍方宣读《西泠印社乙巳春雅祭先贤文》。与会社员分批上前敬香,一起面向祭台恭行鞠躬之礼,追思致敬创社先贤和历任社长。

祭拜先贤仪式

安且吉兮,昌硕故里

安吉,这片取名自《诗经》的沃土,以千年文脉滋养出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艺术大师。西泠印社,这座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社,始终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立社宗旨。以“昌硕文化”为联系纽带,近年来,西泠印社与湖州和安吉合作举办了多场次影响广泛的展赛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师古开今——吴昌硕艺术传承展、湖州籍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等高水平特色展览活动。

此次西泠印社将传统春季雅集活动安排在安吉举办,在致敬先贤、激励西泠印人不忘前辈先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双方合作成果。

“吴昌硕先生是诗书画印一体的大师,西泠印社也希望能够倡导这样的理念,综合发展。”陈振濂表示。他还透露,接下来西泠印社将与安吉开展更多合作,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作品欣赏

笔会阶段开笔题字:

“昌硕文脉,安且吉兮”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