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融媒记者:孙畅 李郑阳 罗浩


当无人机划破长空的嗡鸣声在上街机场回荡,这里已悄然成为培育3.5万专业飞手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以政策为帆、技术为桨,在航空教育蓝海中破浪前行,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人才培育体系。

4月16日,在上街机场炫飞航空培训基地,“百期砺剑·智领未来”无人机飞手培训第100期特别活动顺利举行。活动现场不仅展示了历届无人机飞手培训历程及学员风采,还有精彩的航模表演,住建、应急、城管等部门代表更是亲身体验了无人机实操,直观感受技术赋能行业的魅力。
三方联动 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行业不缺市场,缺的是专业人才。”河南炫飞通航总经理李淼一语道破行业痛点。示范区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院校协作”的三方联动机制,联合炫飞航空、河南通航无人机科技等8家资质企业及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成覆盖CAAC、AOPA、ASFC等权威认证的3大考试中心,占全省半壁江山。课程体系从飞行原理到测绘建模,从应急抢险到植保作业,精准对接20余个应用场景需求。每期培训结束后,学员统一在上街机场考试中心参加资质考核。

而培训的成果同样令人瞩目:200余名学员组建航空植保团队,年作业农田超600万亩;30支无人机巡检队守护黄河、长江流域生态;300名持证飞手在暴雨、地震中完成3000架次救援任务。电力巡检、物流运输、影视航拍等领域更涌现大批技术骨干,成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政策赋能 激活行业规范化发展

“持证上岗不仅是门槛,更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学员傅展旭的感慨折射行业变革。目前,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公安、测绘等多个领域,物流公司、建筑承包商以及消防应急部门等都紧缺无人机飞手。而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让无人机驾驶证成为从业“刚需”。 “获得资格证后,我现在不仅能承接楼盘拍摄,还能参与更多专业技术服务,这是行业规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傅展旭满怀信心地说。

对此,李淼深表认同:“近年来,我们见证了无人机行业的蜕变,从最初的航模爱好者群体起步,通过加装飞控系统实现了技术跃迁,如今万名学员遍布全国,并活跃在电力巡检、航拍测绘、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比想象中更为广阔。”

四链融合 书写中部崛起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将以航空教育培训为支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充分发挥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产业资源优势,整合河南省区域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和通航企业资源,启动“低空经济人才培优计划”,重点推进教学设施升级和跨区域合作拓展,构建“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生态,进一步撬动无人机全产业链发展,在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书写“人才兴则产业兴”的新文章。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