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桔子数科“高利率”背后:助贷平台的灰色边界与监管挑战

在消费贷利率步入“3时代”、政策鼓励扩内需促消费的大背景下,一批助贷平台却仍将年化综合利率维持在“36%”的高位运行。桔子数科旗下的“桔多多商城”正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

尽管没有上市金融科技平台的光环,但桔子数科在助贷圈内可谓“老将”,其运营主体成立于2014年,曾在校园贷、消费分期等多个风口阶段活跃。如今,在流量驱动与监管趋严之间,这家助贷平台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合规考验。

“36%利率红线”下的高投诉率与价格陷阱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9日,以“桔多多”为关键词可检索投诉多达31671条,逼近头部平台乐信(39030条)与信也科技(26322条),反映出其业务规模不容小觑。

大量用户投诉指出,桔多多存在“会员费+担保费”变相抬高利率、“自动扣费”“砍头息”以及高价商品定价+分期利息叠加等问题。平台在售商品普遍高于主流电商平台售价,再叠加高额分期费率,综合IRR年化利率多次触及36%红线。

例如,平台一款iPhone 16 Pro Max售价高达11799元,分期12期后本息合计14224元,对比苹果官网价格(9999元),其年化利率经测算已达36%。平台还通过会员制锁额度机制迫使用户支付会费,形成变相强制消费。

金融机构“隐身”背后:跨省放贷合规疑云

“合作机构众多,无法查看”——这是桔多多官方客服对放款方的回应。但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桔多多背后资金方主要包括青海银行、沈阳农商银行、江西裕民银行、兰州银行、苏商银行等多家地方法人银行。

问题在于,根据2021年银保监会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开展互联网贷款,应服务于本地客户。然而,不少用户来自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区,却由江西、辽宁等异地银行放款,涉嫌违规跨省经营。

在多个用户投诉中,地方银行不仅存在审核不严、授信不透明等问题,甚至有未核实收入来源便批量放款的行为,风险控制形同虚设。

会员费与隐形收费:高利率的灰色逻辑

桔子数科通过平台会员体系进一步推高融资成本。用户如需提额,需先开通会员卡(年费、月费不等),额度往往与会员等级挂钩。一些用户表示,在放款前平台即扣除会员费用,实际到账资金低于合同约定,构成“砍头息”行为,严重违反金融监管规定。

此外,平台还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收取担保费,却未在借款协议中明确利率换算口径,借款人实际年化利率远高于平台所标称的7.2%~36%区间,构成利率信息披露不充分与误导消费。

数据滥用与“暴力催收”:隐私保护形同虚设?

在数据授权方面,桔多多采用“一键式同意”机制,将包括活体影像、婚姻状况、单位地址、车牌号、购车方式等在内的敏感信息打包授权,并对外声称“我们不对第三方服务做任何保证”,将用户数据风险转嫁给用户本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用户一旦逾期,平台便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频繁拨打用户亲属电话,甚至威胁“寄送律师函至户籍地”。早在2021年,桔多多就曾因违规收集信息问题被工信部点名通报并下架。至今,隐私安全问题仍未得到根治。

牌照悬疑与政策红线:桔子数科的监管困境

目前,桔子数科持有两张小贷牌照:天津华北创业小贷(区域性牌照)与广州科东互联网小贷。前者按规定不得跨区域放贷,后者虽为网络小贷,但根据2024年最新版《小贷公司管理办法》,网络小贷公司不能仅承担导流、风控角色,必须以自有资金实质参与贷款。

桔子数科目前主要依赖助贷模式,科东小贷被疑“牌照挂靠”,仅用于搭桥放贷,或面临合规性考验。

高利率时代的“最后一舞”?

随着《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于2024年底落地,监管明确24%为利率保护上限,36%的“灰色地带”将不再模糊。桔子数科如果不尽快压降综合融资成本、优化信息披露与用户权益保障,将可能在接下来的监管风暴中受到更大冲击。

在互联网金融走向合规与降本的大趋势下,“以会员变相提额、以担保费堆高利率、以数据授权转嫁责任”的旧模式已逐渐不合时宜。未来,平台能否在金融科技领域找到真正的“合规增长曲线”,将决定其在消费金融新周期中的生死命运。

来源丨经济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