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愚老头
01 没有永远的甲方
从2018年开始,关于甲方乙方的观点就非常流行,甚至到今天了还有大把的人秉持这个观点。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只是很多人能看到的表面。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
商品市场成为甲方很容易,难的是如何长期维持甲方的地位。以往长期的贸易逆差必然带来本币贬值,这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但美元长期的贸易逆差却没有导致贬值,背后一定有个机制不得不负重前行。
对,这个跪着的就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也是美联储的主场。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50多年了,这个体系一直运转良好,不得不说美联储的操盘确实有一定的水平。
美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持续产生逆差,这些逆差形成的美元兜一圈又回到美国资本市场,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从而稳定了美元的币值。
也就是说,美国在消费市场第一大甲方的地位的背后,是全球资本市场第一大乙方撑住的。
为了维持住美国资本市场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美国上上下下操碎了心。让海外主权资金增持美债,是美联储每年的KPI,实在不行美国的航母也可以一起去路演。美国的权益市场,造神运动出神入化。美股科技股七姐妹巅峰市值16万亿美元,超过了A股的总市值。
美国的股市,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2004年开始,美国股市占全球股市总市值的比重就一路向上,目前已经过半,高峰期接近60%。但另一方面,美国名义GDP的比重一直不到全球的30%,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则已经降到全球的20%以下。
哪怕没有东升西落叙事,美股也要经历一轮大的调整。
这一次美国加关税的操作,影响的是全球的进出口贸易,背后买单的自然是美国资本市场。自顾不暇的美联储,很难控制住外溢的美元进入实体经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甲方乙方理论跟女频文很像。嫡庶有序,尊卑有别,自残自己目的不过是想让男主后悔,正应了那句话,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02 加关税无异于扬汤止沸
一般认为,美国是人为选择了制造业空心化,去工业化,好腾出更多的资源用来发展高科技、创新和金融。
这个观点放大了主观抉择的作用,说的好像只要我努力就能成首富似得。
实际上,美国制造业转移,单纯的就是因为打不过。
从资源禀赋上,美国金融体系,对制造业并不友好。美国的融资市场,是以直接融资为主,银行的作用不大。从长期看,虽然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市场,但实体经济拿到的资金利率一般都比较高。巴菲特长期投资的收益率在20%左右,而一般制造业很难接受超过5%的利率水平。
再从人力资源成本上,美国人力成本尤其是大学培养成本很高。好的私立大学学费一年5万美元以上,学生贷款利率连放高利贷的都直呼内行,前总统奥巴马都是43岁的时候才还清学贷。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利好制造业的?很简单,全社会资金成本低,教育费用低。这两个条件,都需要公共政策兜底。日本欧洲其实都符合这两个条件,哪怕有一天败落了都还能有点基础。
美国的制造业底子,靠的是因缘际会,跟中东产油国一样,纯纯的老天爷赏饭吃。
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真的是兜比脸干净。远离战争的美利坚成了少数的本土不受战争波及的乐土,所以才有了二战之后,美国制造业产值一度占到全球一半以上的巅峰状态。
同样吃到二战红利的还有瑞典和瑞士。诺贝尔奖的发源地,现在经常整活的瑞典,人口不过1000万,但却有着众多国际知名的制造业企业,比如爱立信、沃尔沃、山特维克等等。以金融闻名的瑞士,底色首先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他的机床、化工和制药在国际上可以说是声名显赫。
禀赋落后的美国,二战之后就逐渐回到了原形。美国不是没有挣扎过,就以造船为例,1970年美国出台了商船法,要求国舰国造,身土不二,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政府光砸进造船业的补贴就高达600亿美元。但无奈烂泥扶不上墙,先是打不过日本、欧洲,后来韩国中国追了上来,更是连尾灯都看不到了。无奈之下美国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弃民用商船,改为军船提供补贴,这个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加关税能让制造业回流么?只能说,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03 静待新的全球秩序
经典的特里芬难题要表达的涵义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提供充足流动性的同时必须承担长期的贸易逆差,而贸易逆差则会削弱该货币长期的信用和稳定性。
这个难题的经济学逻辑无可挑剔,这意味着美国的长期逆差和币值稳定不可能长期存在。一旦过了一个临界点,美元的贬值就会如瀑布般急转直下。
但现实是,跟世界上主要的大国货币比,美元历史上比值一直都相对比较稳定,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也比较坚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贸易逆差出去的美元,又通过资本市场接了回来,并没有进入美国实体经济,所以才没有影响到美元的实际币值。
所以,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同时拥有了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是一体两面。你的逆差有多大,你的资本市场就对应着多大的体外资金池。
美国加关税相当于打破了原有的美元运行逻辑。增加关税降低进口,减少贸易逆差,表面上看似是对美元币值的支撑,但这个行为的意义是,美国认为原来的这套体系维持不下去了,需要一套新秩序。不管新秩序最终是什么样,这都指向一个结果:
那就是美国放弃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美国消费市场会急剧萎缩,资本市场也会迎来大幅缩水,因为这本来完全是一码事。
这个体系我们能观察到的核心指标是,原有体系中天量累积的美元储备,这个数字大约是17万亿美元。在未来的几年里,这笔财富大幅缩水是大概率的事件。
现在就有持有者在为这笔资金找到避风港,目前还只是推高黄金,后续可能会迎来大宗商品的全面牛市。就像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倒下后的那段时间。
美元终究只是美联储的一个产品。经济学规律虽然会迟到,但终究会到来。一旦到来,那就是山崩地裂。

锦缎
北京锦缎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