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德

编辑/子夜

今年以来,多家外卖平台宣布启动骑手社保缴纳计划,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围绕骑手们“拒交社保”的讨论。这个拥有千万从业者的群体,正在表达他们对现行社保方案的顾虑。

“别看外界讨论得很热,其实我身边很多骑手对社保的态度并不积极。”一位从业多年的众包骑手彭建国(化名)说出了自己看到的现象。

愿意参保的骑手,也普遍希望缴费标准能低一些。另一位众包骑手表示,“费用方面,我觉得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越低越好,我现在交的新农合才400块一年,不想增加太多负担。”

这种普遍心态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北京大学国发院学者团队调研了三万多名骑手后发现:仅有10%的骑手愿意接受现行的社保缴费比例。若强制个人缴纳社保,23.5%的骑手明确表示“不愿参保”,38.9%的骑手仅愿意缴纳月收入的5%以下。

另一项行业调查也显示,72.3%的外卖骑手“只愿意缴纳500元以下金额”。

这种矛盾源于骑手特殊的职业性质。他们既非传统全职员工,也非独立个体户,而是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型劳动者。

传统依托单位缴纳的社保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零工群体。尽管人社部56号文已将这类“非完全劳动关系”纳入政策框架,但具体保障细则仍处空白。

面对平台推出的社保方案,骑手们最现实的担忧是:自己风里来雨里去挣的辛苦钱,会不会被社保支出“吃掉”一大块?

目前,美团正尝试通过补贴来减轻骑手养老保险缴纳的压力,并在部分地区试点更适合骑手的“新职伤险”。

但这些方案能否真正满足骑手需求,还需要结合这个群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1、不是不愿缴,而是不敢缴,百万骑手在担忧什么?

实际上,骑手们并不是不需要保障,而是现行的社保模式很难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这些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力的骑手们,收入时高时低很不稳定,却要负担整个家庭的开支。对他们来说,眼前的现金收入,和未来的养老保障同样迫切。

“做这行图的就是现钱快。”众包骑手彭建国(化名)说道,他18岁开始打工,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总共只缴纳过18个月社保。

这不是他们不想缴,而是实在力不从心——当每个月都要为房租、孩子学费发愁时,哪还有余力考虑将来的养老问题?

更特殊的是,很多骑手只是把送外卖当作临时工作或是兼职,可能下个月就转行或返乡。

北京大学国发院学者的一项调研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骑手在平台上工作不到半年,近一半的骑手工作时间不到一年。60%的骑手存在兼职行为,其中19.6%在其他外卖平台工作,15.4%从事制造业流水线工作。

这种流动性状态,加上社保转移的复杂手续,让不少人干脆选择不参保。

这正是当前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的三大难题:钱不够缴、不愿意缴、不方便缴。

传统的职工社保模式显然不适合这个群体。要求他们签订劳动合同,设定跑单KPI,按职工标准交上“五险”,承担额度较高的社保费用,并不现实。

骑手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套更“接地气”的保障方案:缴费标准要灵活适度,让众包骑手也能承受;重点解决工伤、医疗、养老三个急需险种;最好还能有一些补贴政策。

也就是说,如果平台能推出既保障基本需求又考虑骑手承受能力的方案,或许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更多人愿意参保。

2、低门槛补贴、保障“随人走”,推动更多骑手参保

要让习惯“日结工资”的外卖骑手为未来养老存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补贴——当平台承担部分费用时,骑手的经济压力自然就减轻了。

美团今年4月推出的养老保险试点,就采用了这个简单却有效的办法:骑手自愿参加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平台直接补贴50%。

从各地情况来看,大部分地方灵活就业参加养老保险的最低档(即社平工资60%)在4500元左右。在补贴后,个人参保的比例从20%降低至10%,刚好把骑手每月的实际支出降低到500元以内,这个数字正好卡在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线上,更有可能撬动参保意愿。

具体来看,在试点的泉州和南通两地,骑手们的养老保险支出直接砍半:泉州从886.6元降到443.3元,南通从975.8元降到487.9元。

骑手App内已上线社保缴纳凭证上传入口和补贴信息查询专区(摄影/叶强),图源美团官网

但问题在于,这种“平台分担一半”的模式,究竟能覆盖到多少骑手身上?

根据其研究院数据,平台745万骑手中仅11%为高频接单者,全年接单260天以上,大多数骑手的工作状态并不稳定。

针对现实的情况,美团的方案选择了不设单量考核、不限工作时长,哪怕一些骑手半年里只跑了三个月,照样能拿补贴。

降低参保门槛,这就能解决骑手们最头疼的问题:农忙时要回家种地,淡季时单量骤减,参保也不会因此中断。

参保地的选择也完全放开。骑手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选在工作地参保,将来按城市标准领养老金,或者是选户籍地参保,能让现在的缴费压力小些。

也就是说,人在哪里,保障就跟到哪里,而不是人被社保绑定。这种设计,能让那些“在城市打工、回老家养老”的骑手再也不用为社保转移发愁。


图源抖音博主“虎子外卖”

这个方案最有突破的地方在于,它绕开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劳动关系认定”难题。

过去,一个同时在多个平台接单的骑手,按照“非完全劳动关系”的界定,该由哪个平台交社保根本说不清。

而美团的做法并不是把骑手们组建成一支有“编制”的精英小分队,而是最大程度尊重灵活性,不区分专送或众包,只要骑手在平台达到基本收入要求,就能获得补贴。

这种创新实际上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找到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既不用推翻现有体系,又能让数百万外卖骑手真正参与进来。

当补贴让参保变得“划算”,当制度开始适应骑手的生活节奏,改变自然就会发生。

3、怎样的社保方案,才能给更多骑手兜底?

当前我国社保包含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大险种。但当下数百万外卖骑手最需要的,不是全套社保,而是先有兜底。

骑手的养老保险可以通过平台补贴逐步推开;医疗保险全国已有95%的覆盖率(国家医保局2024年数据),大多数骑手已通过城乡居民医保解决;而失业和生育保险对骑手而言需求度较低。

真正的痛点在于工伤保险——这个对骑手最重要的保障,恰恰是传统社保体系最难覆盖的。

骑手们每天穿梭于城市车流中,交通事故风险高于普通职业。这一工作特性决定了工伤风险的特殊性。

但传统工伤保险是为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领域设计的,既难认定送餐途中的事故责任,也无法适应骑手跨平台、跨地区的工作特点。

更尴尬的是,骑手自行购买的商业保险常因“违章行驶”等条款拒赔,导致保障真空。

这一困局正在被灵活就业群体的“工伤险”——“职业伤害保障”(简称新职伤)的创新试点打破。

2022年7月起,人社部在七省市试点这项专为灵活就业者设计的社会保险。其中美团是最大的首批试点平台之一,至今已累计投入14亿元为600多万名骑手缴纳了新职伤保费。

新职伤的创新点在于:一是“按单交费”,美团骑手每接一单,平台按6分钱的标准自动参保,无需骑手付费或操作。二是“平台全担”,费用完全由企业支出。三是覆盖场景精准,针对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骑手高频风险定制保障方案。

深圳骑手刘秋兰的案例很典型:她在送餐途中遭遇交通事故,面部缝了十几针,花了4000多医药费。通过App一键申报,理赔周期大幅缩短,她很快就获得了医药费报销。这正是新职伤“兜底保障”价值的体现。

试点两年多来,这套机制已覆盖7省市600多万骑手,美团累计投入14亿元。

而针对骑手们迫切需要的养老保险,目前,美团的试点采用“一地一策”的渐进模式:先在泉州、南通测试方案可行性,通过骑手恳谈会优化细则,再向其他地区推广。

这种分层推进的策略,也呼应了人社部“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改革思路。

对骑手群体来说,理想的社保方案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模式,而是要从最基础、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先建立广覆盖、低门槛的保障体系,再逐步完善保障内容。

这种渐进式的路径设计,既尊重了骑手“接单自由”的工作特性,又为他们筑起了“风险兜底”的安全网,实现了灵活就业与基本保障的平衡。

它在三个关键维度有所突破:在覆盖面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了“来去自由”,在成本控制上实现了“双方共担”。

这些探索,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骑手群体的参保意识。当骑手们切身感受到社保带来的保护时,自然将实现从“被动参保”到“主动重视”的根本转变。

而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适用于骑手群体的方案,也许未来,它能够真正作用于2亿灵活就业群体。

(本文头图来源于美团官网,由叶强摄影。)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