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来源于华夏健康网健康领域专栏创作者《健康之声》

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济民健康(股票代码:603222.SH)近期陷入了一场与经销商的法律纠纷,给公司的财务和声誉带来了重大冲击。公司副总裁何清红及其团队成员涉嫌伪造公司印章,并在销售过程中冒用公司名义签署虚假的《补充协议》,导致了大量经销商要求退货退款并追求资金占用补偿。此事件不仅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还可能引发更多法律诉讼,进一步加剧了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

伪造印章事件引发的法律风险

根据济民健康发布的公告,何清红及其团队成员在2023年3月私刻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印章,冒用公司名义与经销商签署《补充协议》。该协议约定,若经销商在一定期限内未能实现产品销售,便可退回产品,公司需要根据协议条款支付采购金额10%的资金占用补偿。这一行为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济民健康已向台州市公安局报案,并正在配合相关调查。

然而,济民健康并未能及时掌握经销商的库存情况,目前尚不清楚经销商未销售的库存规模。这一情况使得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经销商要求按照《补充协议》退货退款,公司将可能遭遇大规模的退货潮,进而导致资金流动性危机。此外,济民健康还面临被经销商起诉的风险,要求按照协议履行退货和资金补偿义务。

业绩下滑与现金流压力

在此事件的背后,济民健康的财务状况也表现出严重的下滑。2023年度,济民健康的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548万元,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为6780万元。即便如此,公司未能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显著的业绩反弹,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58.05%,表明济民健康的盈利能力仍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呈现大幅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下降了48.85%,这一变化反映了公司在购买商品、支付给职工及其他经营支出上的压力。

医疗服务业务收购未能带来显著回报

济民健康近年来通过并购扩大其医疗服务业务,包括收购湖北鄂州二医院、陕西白水济民医院、山东郓城新友谊医院,以及自建海南博鳌国际医院和鄂州城南医院等。然而,尽管医疗服务业务成为济民健康的重要营收板块之一,但相关资产频频减值,拖累了公司的整体业绩。

公司在收购过程中面临资产减值问题,未能有效提升其盈利水平,导致医疗服务业务的扩张未能如预期般带来良好的财务回报。

高质押股权与控制权风险

济民健康的股权结构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根据最新财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1.57亿股,占比29.13%。这一持股比例较低,可能会导致股权高度分散,影响公司的控制权稳定性。此外,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增加了股价下跌、强制平仓的风险,进一步影响公司的股价和控制权稳定性。

ESG评分低迷,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尽管济民健康近年来在扩展业务的同时强调转型,但公司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方面的表现并未令人满意。自2015年上市以来,济民健康未发布任何形式的ESG报告,其财报中的社会责任部分也较为薄弱。在多个ESG评级机构的评定中,济民健康的评分处于A股上市公司中等偏下的水平,这也影响了外界对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信心。

面对当前的法律纠纷、业绩下滑和资金压力,济民健康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其经营状况。首先,公司需要尽快与涉案经销商达成和解,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其次,济民健康应加强对医疗服务业务的管控,避免并购资产的进一步减值;最后,提升企业的ESG评分,树立更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以增强投资者和公众的信任。

总的来说,济民健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战略调整以及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恢复业绩增长并稳定股东信心,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