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春天,望见柳枝又绽青绿,由此浮想过往的清秀与垂老。踏入文坛半个世纪,著述百部,闺览海内外,难忘当年指教的老辈。特别纪念《民族文化(学)论坛》创办者刘锡诚先生。

知道刘锡诚老师离世,不是当时,而是其三日后的二0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我心里非常难受!当时是巴黎奥运会之后,热烈欢庆中国健康得胜之时,让世界展示疫情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却看到中国文化出现这个不幸,所以悲哀。刘锡诚志师是我亲爱的文化师长,相当于引路人,近半个世纪的来来往往令人感念。

很感谢刘锡诚老师的是他与国际友人联系,让我到法国巴黎媒体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包括后来帮助我结识俄罗斯等国家学者邀请他们来中国讲学,交流。

读其著述,感受甚深,特别是他与曹靖华,郭沫若,周扬,钟敬文他们的亲切交往。他是新时期中国文学重要见证人。

初识刘锡诚老识,是一九八五年春天,我到北京西单太仆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见到刘锡诚老师和陶阳老师,见到刘晔园老师,那时我是一个文学青年,热爱中国民间文艺,在大学读书时成立民俗学社,在张振犁老师指导下学习民间文学史,读到刘锡诚老师《苏联民间文学四十年》,所以很亲切。之后,有更多来往,形成师生般关系,所以,难忘。

刘锡诚老师是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上重要的转折引导者。最值得注意的是,刘锡诚老师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历史文化中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家,从理论研究到文化实践都是典型。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理论建设中,从当年的《中国民间文艺三大集成》的创设与社会发展应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民间文艺思想为指导,刘锡诚老师是始终如一的学者。这在世界民间文学史上都是典型。

难忘的是刘锡诚老师奖掖后进,无私奉献,二00八年的春天,他与我复兴《民族文化论坛》,让我以中国文化同仁的名义向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人申请,推动《民间文化论坛》迅速复刊。

刘锡诚老师是典型的学者,始终以五四学者曹靖华先坐为传统文化为导师,把鲁迅精神作为典型,把人民意志作为学术信仰,较早平视世界,不是简单以欧美文化为开放标准。这与当代所谓国际化形成对比,即刘锡诚老师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以共产党员为文化身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建立与发展。这在郭沫若和钟敬文之后,是重要典型,而当代学者缺少应有的关注。

飞龙在天,应利乾坤,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今天,我们应该正视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想说的话有很多……

作者:高有鹏(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编辑:苗润佳

统筹:李丽君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