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融媒记者 王慧敏 通讯员 孙雷


在上街区一处静谧的居民楼里,一张泛黄的军功证静静躺在桌上,见证着主人的半生戎马。昔日扎根大漠的航天战士焦建欣,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但岁月未曾磨去他的锋芒,提及往昔峥嵘,他的目光依然坚定,仿佛回到了那个导弹呼啸、热血激荡的年代。

征途:从戎西北,追逐航天梦

1970年冬,18岁的焦建欣乘上了北去的列车,目的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那是一片苍茫戈壁,荒凉而神秘。他被分配到低空导弹武器系统实验部队,任务是参与国防战略武器的科研试验。从最基础的设备调试,到复杂的运载工具实验,焦建欣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成为精通数据处理和设备故障排查的技术骨干。

“我们的基地对外称20基地,和研究氢弹的21基地不同,我们的任务是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铺路。”焦建欣缓缓说道,眉宇间透着自豪。

坚守:大漠岁月,铸就无悔青春

大漠无垠,风沙肆虐。冬季严寒刺骨,夏天则酷热难耐。炊事班清晨蒸出的馒头,到了中午便已干裂;连队采购的猪肉,几个月都不会腐坏。但在这极端环境中,焦建欣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他曾在关键实验中成功排除设备故障,荣立三等功;也曾参与数据自动化处理的研发,在电子管时代编写程序,为我国航天软件发展奠定了基础。“那时候没有先进的计算机,编程全靠手算,代码要一行行敲。”焦建欣回忆道。

转身:归乡税务,依旧报国心

1993年,焦建欣脱下军装,转业至郑州市税务局上街分局。原本希望留在郑州市区的他,最终因政策原因来到上街。但他深知,国防事业需要坚守,地方建设同样需要奉献。在税务局,他凭借计算机专业背景,投身金税工程改革,发现并修正了征收软件中的计算误差,推动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的升级。“从军人到税务干部,职责不同,但为国家效力的初心未改。”焦建欣说道。

家国:亲情弥补,精神传承

军旅生涯让焦建欣错过了许多家庭时光。妻子独自扛起家中重担,儿子小时候经常生病,他却无法时常陪伴。转业后,他努力弥补缺憾,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如今,儿女事业有成,孙辈健康成长,他更加关注社区事务,积极参与退役军人服务活动。“希望孩子们继承军人的精神,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余晖:不变的信仰,不老的军魂

岁月荏苒,曾经的戎装早已褪去,但焦建欣的军魂不老。他热衷于关注国防建设,谈及现代战争科技,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如今的航天成就,超乎当年的想象。无人作战、人工智能、隐形战机……祖国强盛,我们这些老兵无比自豪!”

夕阳西下,他翻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的是当年他在试验场的身影。“当兵24年,无怨无悔。这份经历,是我一生的荣耀。”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