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郑州,玉兰垂露,柳色新裁。当晨钟的余韵还在檐角流淌,一场以诗祭情、以文传思的清明新礼,在惠济区古树苑健康主题公园的春光里悄然绽放。

由郑州市民政局主办,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惠济区文明办、惠济区民政局、惠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御泉陵园等单位承办的“人文共祭·让思念触手可及”移风易俗启动仪式,于上午10时如约启幕,通过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集体共祭形式,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正以诗意的笔触重写清明文化新篇。

迎着晨光,新柳垂丝,纸鸢轻悬,仿佛每一缕风都承载着未诉的衷肠。主持人以清朗的声音揭开序幕,将众人的目光引向那片被春意浸染的天地。

惠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向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市民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清明节是传承文化、寄托哀思的重要载体,但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旧俗既污染环境,又背离传统文化内核。此次活动通过集体共祭、纸鸢传情等创新形式,让思念回归本真,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

活动中,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宣读了《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字字句句如春风化雨:“一束鲜花胜于灰烬,一篇追忆重于形式。”倡议提出“厚养薄葬”的理念,呼吁以低碳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方式,让清明真正成为“清洁而明净”的节日。

随着七声浑厚的钟声回荡,集体共祭仪式正式启动。环节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工作人员将充满思念的纸鸢悬挂,让春风传递对亲人的牵挂;家属依次向逝者敬茶、献花,行三鞠躬礼,以简朴仪式表达深切哀思;百余只载满祝福的气球腾空而起,象征生命延续与希望永存。

为表彰移风易俗的先行者,郑州市及惠济区民政局相关领导为积极参与活动的市民颁发“文明祭祀示范单位”证书。市民们纷纷表示:“集体共祭既保留了仪式感,又避免了铺张浪费,这种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应该大力推广。”

这场启动仪式,终将以它的诗意与温情,成为郑州文明进程中的一枚书签。当插柳成荫、纸鸢栖云,当茶香替代烟火、以钟声唤醒良知,我们终将懂得:祭祀的本质,从来不是形式的繁复,而是心灵的抵达。

文图|于露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