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名为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主要内容整理的文件在行业内开始广泛流传。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就曾透露,证监会即将推出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而据日前券商中国、经济观察报、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的相继证实,目前网上流传的改革方案内容也基本确认真实,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已基本出炉,不过仍需补充完善,后续将公开征求意见。

从此次流传出的文件内容来看,初稿共涉及考核机制、费率调整、权益产品发展、合规管理、代销机构、文化建设等六方面内容。其中不少都是广大基民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也与广大基民利益息息相关。

一是考核机制的改革。在初稿中提出,要改革公募基金考核机制,将业绩与投资者服务类指标作为重点。具体来看,分类评价层面,盈利客户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产品占比、投研能力评价等将纳入基金公司分类评价指标;高管层面,基金业绩指标的权重不低于50%;基金利润率在高管业绩中考核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层面,净值增长率、基金利润率、盈利客户占比、业绩与基准偏离度等指标将加入基金经理考核,且相关权重不低于80%;投研人员层面,一般投研人员业绩相关指标中不低于50%。此外,关于薪酬改革,初稿中提出,对低于业绩比较基准10%或者负收益的产品,基金经理薪酬下降50%,并强化业绩延期支付和追索机制。

从以上举措来看,基金公司分类评价及高管考核权重向业绩的倾斜将强化责任约束,推动基金公司从管理层更加重视投研能力建设,也将倒逼基金公司从过去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粗放模式,真正转向以投资者服务为核心,更加关注投资者实际收益。投资者利益与行业发展的深度绑定,将有望改变行业内长期存在的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甚至亏钱的现状。

二是重点强调了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提到,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要求三年以上的业绩不低于80%,五年以上的业绩不低于50%。公募基金评奖要注重长期业绩,要以五年以上业绩奖项评比为主。

对基金公司而言,将促使投研体系的重构,一方面,需建立覆盖3-5年的投研框架,培养具备周期研判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高管层可能调整激励机制,增加递延支付比例,降低短期业绩对基金经理的诱惑。而这也将促使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转向基本面研究和长期价值回归,从而减少为了短期排名采取的激进策略,减少了基民所承担的短期风险波动。结合上述提到的薪酬追索机制以及合规管理中的约束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都将大幅约束基金经理的冒险行为,减少基民所承担的风险波动,显著改善持有人的投资体验。

是费率改革方面。其中提出,浮动管理费试点转常规;产品业绩表现与费率挂钩,对于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适当提高费率,对低于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要降低费率;同时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大规模宽基指数产品费率还要下调。

事实上,自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起,降费就成为了公募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方案发布的当年,多数基金公司开始下调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一年后的2024年11月,以华夏、易方达为首的头部基金公司带头开始调降旗下大型宽基ETF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而进入2025年,据证监会此前表示,今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这样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元的费用。

而此次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所流传出的内容,无疑是监管对于降费决心的进一步强化,费率与业绩直接挂钩将重构投资者成本结构。对于超额收益产品,费率提升虽稀释部分超额回报,但通过激励机制促使管理人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长期有望形成“高收益-适度高费率”的良性循环。对业绩不达标的基金强制降费,则直接降低投资者持有弱势产品的成本损耗,缓解“业绩差却收费高”的不公平现象。

 

附:网传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主要内容整理

一、关于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改革公募基金考核机制,将业绩与投资者服务类指标作为重点)。

1、公募基金高管层面,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指标权重,基金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50%。

2、基金经理层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具体指标为。

① 三年以上业绩不低于80%,五年以上业绩不低于50%。

② 将净值增长率、基金利润率、盈利客户占比、业绩与基准偏离度等指标加入基金经理考核,相关权重不低于80%。

③ 基金利润率在高管业绩中考核权重不低于50%,在一般投研人员业绩相关指标中不低于50%。

3、基金公司分类评价指标改革。

① 将盈利客户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产品占比、投研能力评价等纳入基金公司分类评价指标。

② 三年以上业绩,自购旗下权益产品规模、投资行为稳定性、权益规模增长等指标的加分幅度提高50%。

③ 服务投资者能力的指标不低于80%。

4、公募基金评奖业态改革,注重长期业绩,要以五年以上业绩奖项评比为主。

5、关于薪酬改革,要结合产品与业绩比较基准情况,对低于业绩比较基准10%或者负收益的产品,基金经理薪酬下降50%,并强化业绩延期支付和追索机制。

二、关于费率改革

1、产品业绩表现与费率挂钩,对于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适当提高费率,对低于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要降低费率(具体比例未提及)。

2、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会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

3、大规模宽基指数产品费率还要下调,会尽快出台《公募基金销售费率管理规定》。

三、权益产品相关内容

1、提升权益占比,突出权益类基金发行导向。

2、权益类产品创新方面,提到两类产品重点支持,分别为“低费率+绝对收益+业绩报酬”和“长期股票投资+定期分红”两类产品的会给予重点支持。

3、还提到浮动管理费试点转常规。

4、优化权益产品注册发行安排,股票ETF产品5日内完成注册;主动管理类权益和场外成熟宽基指数产品10日内完成注册;有一定比例股票仓位二级债基和偏债混产品15日完成注册。

四、合规管理方面

1、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加大对“压赛道”等短期行为的监管。

2、约束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数量和规模。

3、会修订《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

4、还提到“伪市值管理”等违规行为入刑责,加大“跨区检查”等事项。

五、代销机构相关内容

1、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保有规模及占比、盈利投资者占比、小额定投业务规模等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2、对评价靠前的机构会给予产品准入、牌照申请、创新业务等方面的优先考虑。

六、其他方面内容

1、一流投资机构建设内容,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推动保险、理财、信托等机构通过公募提高权益规模和占比,提高社保、年金、养老金可投公募基金范围。

2、优化行业格局,头部基金公司从资管机构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支持基金公司并购重组。

3、文化建设,“五要五不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

来源:公众号闻基期舞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