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首批中证A500ETF上市以来,这一宽基指数迅速成为了资金配置的焦点。近日,随着科创综指ETF所带来的新一轮宽基热潮中,中证A500指数基金也再添新丁,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首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受此影响,首批发行的10只中证A500ETF也再被关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10只成立5个月的爆款产品截至目前表现如何。
中证A500基金再添新丁 首批增强策略ETF上报
2月24日,据证监会网站披露,易方达、华安、国泰、天弘、工银瑞信、摩根资产管理、国联安七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了首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目前正在审批中,这也意味着中证A500相关基金产品的版图将进一步扩容,围绕中证A500指数的产品布局将进一步完善。
作为2024年推出的重磅宽基指数,中证A500指数于2024年9月23日正式发布,该指数从各行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推出后,中证A500指数获得了公募机构的争相布局,相关产品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其中不乏场内的指数ETF、增强策略ETF以及场外的ETF联接基金、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相关红利低波策略增强基金以及相关主动权益基金。
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数据,截至2月24日,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相关公募产品上报数量已达140只,其中指数增强型基金居多,此前上报的场外指数增强基金加上此次上报的增强策略ETF合计数量已超过60只。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产品数量已有100多只,合计规模超2800亿元。
开源证券金工团队研报表示,中证A500指数包含了各细分行业的龙头,在行业覆盖上更加均衡,与当前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理念更加契合,兼具价值和成长特性。由于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数量多且行业分布广泛,投资者在构建指数增强组合时,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操作空间,从而为获取超额收益提供了更多可能。
首批A500ETF成立5个月 泰康、景顺等流动性排倒数
随着首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的申报,作为A500系列产品起始的首批10只中证A500ETF也备受关注。从成立至今的五个月时间来看,首批中证A500ETF实现了规模与名气上的双丰收。但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首批产品中仍有部分似乎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首先从规模上来看,首批10只中证A500ETF均为顶格募集,达到了20亿元的募集上限。在10月15日上市后,上述10只中证A500ETF也受到了资金的热烈追捧。截至目前,10只中证A500ETF合计规模已达1526.23亿元。
但细分来看,上述10只基金的规模却首尾相差巨大,达184.85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只分别为国泰、南方和富国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达260.46亿元、214.59亿元和193.13亿元;规模最小的则为泰康、银华、摩根三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其中泰康基金和银华基金旗下的中证A500ETF至今规模仍未突破百亿。
这种规模上的分化,一方面或由于新发产品的不断获批入场,竞争较为激烈,导致了投资者资金的分散;另一方面,市场对不同基金公司、基金产品的认可度存在差异,也会使得投资者的偏好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基金规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基金公司的实力。如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的中证A500ETF,在上市满月时规模尚能在首批10只基金中排名第二,但截至目前却已经沦落到第五名的位置。而在目前头部基金公司不断入场,针对中证A500指数各种发新的现状下,上述规模较小、非头部公司的产品后续无疑将迎来更大的运营压力。
其次从流动性来看,从上市至今,日均成交额前三分别为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旗下的中证A500ETF基金,日均成交额排名靠后的三只产品分别来自泰康基金、摩根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日均成交额分别约为3.59亿元、8.04亿元和8.17亿元。日均成交额高的产品往往能够迅速成交,从而逐渐形成规模效应,而交易不活跃的产品则会增加交易摩擦成本和策略的执行风险,从而增加交易成本,进而失去投资者的青睐,对基金规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从净值层面来看,上述10只中证A500ETF中至今仍有8只回报率均为负数,除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外单位净值均在1元“成本价”以下。究其原因,首批中证A500ETF发行时正值A股市场的快速上涨期,导致了部分基金在高位减仓,至今仍在回本路上挣扎。
综上所述,首批中证A500ETF的市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诸如泰康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的中证A500ETF在规模和流动性上都处于一定的劣势,将对其市场竞争力构成较大挑战。然而,市场仍在不断发展,上述基金仍有机会通过策略调整来提升产品的表现。至于后续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公众号闻基期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