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郑州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分全国为 36 郡,全面推行郡县制。在今郑州和豫西地区设三川郡,郡治(治,中国古代时期地方官府所在地,类似于今天省、市、县政府所在地)荥阳(今郑州古荥镇 ),内辖荥阳、巩、京(今荥阳东南)等县。另外,新郑、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属颍川郡。西汉建立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内辖密县、成皋(令荥阳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西北)、中牟、新郑、苑陵等县。
秦汉时期的郑州,以荥阳为中心,地处交通要道,又位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所以经济文化也日趋发达。这时候,荥阳已是海内闻名的城市,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美誉。荥阳又是重要的战略之地,因此成为战乱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就发生在这里。
重要历史人物
陈胜 (?—前 208)字涉,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人,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领袖。秦末赋役繁重,刑政苛暴。秦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他被征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天降大雨影响赶路,无法按规定的期限到达渔阳。秦法苛严,误期当斩,陈胜与吴广无奈杀死了带队的两个军官,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陈胜慷慨激昂地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戍卒一齐响应,揭竿起义。个个袒露右肩,宣誓共同战斗。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接着又攻占了蕲县和附近几个县城,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 1000 多人,步兵几万人,乘胜攻占了陈(今河南淮阳)。起义军声势大振,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这时北起燕、赵,南到吴、越,各地农民纷纷杀官吏,攻郡县,前来响应。陈胜将他们一一收下,命朱房、胡武帮助自己指挥兵将。命吴广攻荥阳,武臣攻邯郸,邓宗攻九江,周文攻咸阳,重创了秦王朝的军事力量。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攻陈,陈胜率起义军英勇奋战,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第一次显示了农民斗争的伟大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暴秦的统治基础。
卓茂 (?—28) 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今南阳县)人。西汉元帝时求学于京师长安,师从博士江翁,学习诗赋、礼义、经学、历算,以博学多闻称。茂曾任密县县令,在密县励精图治,大胆改革,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法令制度,重新制订新的法令条款。数年后,教化大行,出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社会局面。汉平帝时,河南郡 20 多个县发生了蝗虫灾害,由于卓茂带领密县百姓积极防治,扑打及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竟获得了蝗“独不入密县境界”的美誉。后升为京都丞,密县人民依依不舍,挥泪送别。公元 6 年,王莽篡汉,卓茂称病离职回家。公元 23 年,刘玄称帝,任命卓茂为侍中祭酒。卓茂见刘玄生活腐化,杀戮功臣,政治混乱,知道事不可为,告老返里。
公元 25 年,光武帝刘秀登基后,留心文学,重用高节之士,访求卓茂并下诏书表彰他,封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 2000 户,赐给他几、仗、车、马、衣服、絮棉等。建武四年(28),卓茂病逝,皇帝赐他棺椁和墓地,光武帝刘秀身穿素服亲自为他送葬。
祭遵 (?—33)字第孙,东汉颍川郡颍阳县(今属登封市)人,光武帝进军河北,路过颍阳,祭遵随军从征,封为军市令;后屡建奇功,封颍阳侯;建武二年(26)春封为征虏将军。祭遵治军,纪律严明,士卒所到,不许侵扰百姓。他严以律己,其兄祭午以遵无子,娶妾送之。遵不受,说:“我以身任于国,不敢虑后继之事。”光武帝的赏赐,尽与士卒。
涿郡太守张丰反,与彭宠兵连结。建武四年,武帝命祭遵、朱祐、耿弇一同讨伐。遵兵先到,急速进攻,活捉张丰。光武帝又命祭遵屯兵良乡,抵御彭宠。经一年多苦战,彭宠亦被消灭。建武六年春,光武帝率遵等七位大将,路过天水,进军四川,讨伐公孙述。祭遵先行,一路进攻,节节胜利,后因全局失利,讨伐暂停。建武八年秋,光武帝又亲率众将进攻隗嚣,公孙述派兵增援隗嚣,势所难当,大将吴汉、耿弇奔还,唯祭遵独留不退。隗嚣被灭,光武帝特到祭遵军营慰问,演奏黄门武乐,直到深夜才止。当时祭遵病,光武帝将自己的被褥赐予他。
建武九年,祭遵卒于军中,遗嘱:“牛车载丧,薄葬洛阳”。问其家事,终无所及。灵柩至河南,光武帝身穿素服,亲自迎接,望柩痛哭不已,亲自用太牢礼祭奠。命大司农给丧费,河南尹办理丧事。至葬日,又亲赠将、侯印章,以红轮轿车陪葬,谥成侯,让士卒列队送葬,葬后又亲至坟上。此后,光武帝每次朝会群臣,常叹息说:“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侯霸 (?—37)字君房,河南密县人。西汉成帝时,任太子舍人。霸为人庄重严肃有威容,家累千金,不置产业。笃志好学,从师九江太守房元,专攻《谷梁春秋》。东汉初为尚书令,后为大司徒,深得光武帝的信赖和器重。
公元 9 年,侯霸任湖北随县宰。该县社会治安极为混乱,盗贼白天明火执杖拦路抢劫,夜入民宅打家劫舍;当地豪强更是肆无忌惮,敲诈勒索,草菅人命。侯霸到任后,不畏强暴,以铁的手腕迅即治理,严惩犯罪,使社会趋于稳定。公元 28 年,光武帝刘秀拜侯霸为尚书令,侯霸注重法制建设,帮助光武帝起草了许多重要法令。次年,光武帝任侯霸为大司徒,封关内侯。公元 37 年,侯霸病逝,光武帝亲临吊唁,谥封侯霸为则乡哀侯。
王霸 (?—约 59)字元伯,东汉颍阳(今登封市东金店)人。少年时任狱吏,有远大志向,光武帝刘秀兴兵过颍阳,霸从汉兵破王寻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转战河北时南下曲阳(今河北保定)遭王郎兵追击,前有滹沱河,无船不能渡。刘秀命霸前去察看,回报:“河水结冰,坚实可过”,遂前进,达彼岸。后到信都(今河北枣强县东北),夺取了邯郸,斩王郎,得玉印,被封为王乡侯。
霸爱兵如子,平日对士兵照顾很好,战时对死者用衣遮盖,对伤者亲自看护。建武二年(26)被封为富波侯。建武五年任讨虏将军。建武六年屯田函谷关,出击荥阳、中牟,盗贼皆平。建武九年,战卢芳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因敌强,汉军不利。次年在平城又与卢芳相战,大败卢芳,被封为向侯。霸在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东南)20 多年,大小战斗百余次,边患平息,封为淮陵侯。永平二年(59)因病去职,不久病故。
阎姬 (?—126) 即东汉安帝皇后,荥阳人。祖父章,永平中(58-75)为尚书。东汉安帝刘祜元初元年(114),阎姬被选人宫廷为贵人。二年(115)立为皇后。三年(116)父畅封北宜春侯,食邑五千户。四年(117),畅卒,子显嗣。建光元年(121),安帝始亲政事。显及弟景、耀、宴并为卿校,典禁兵。延光元年(122),显封长社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追尊母为荥阳君。四年(125)三月,后及显等从安帝幸章陵,帝崩于叶县,后、显兄弟及江京、樊丰共谋尊后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以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五日后发丧,后与显等定策迎年幼的北乡侯懿立为皇帝,史称少帝。显忌大将军耿宝等,遂谋杀宝及樊丰等。二百余日少帝崩。十一月,中黄门孙程谋杀江京,立济阴王刘保为帝,史称顺帝。诛显、景、晏等,迁后于离宫。第二年阎姬去世,在皇后位十二年,临朝听政二百余日,合葬恭陵。
尹勋 字伯元,巩县人,东汉大臣。出身于世代簪缨之家,伯父尹睦为司徒,兄尹颂为太尉,宗族多显贵,唯尹勋独持清操,不以势骄人。举孝廉,三迁为邯郸令,政绩卓异,连举高第,五迁为尚书令。延熹年间(158-166),桓帝欲诛大将军梁冀,因勋参建大谋,封都乡侯。大将军窦武,欲大诛宦官,引刘瑜与勋共谋,事败入狱,勋自杀于狱中。
服虔 东汉经学家。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祗,后改为虔,东汉灵帝时河南荥阳人。幼年家境贫苦,立志读书上进。后入太学肄业,有文采,善文章,汉灵帝中平初年(184)被郡举为孝廉,中平末年(189)任命为九江太守,旋被免职,遇乱出走,遂病卒。服虔一生著述甚多,曾编著《春秋左氏传解谊》等,又以《左传》驳难今文经学家何休,立论谨严,一直推行到后世。另著有赋、碑、诔、《春秋隐义》《汉书音训》《通俗文》《连珠》《九愤》等。
杜密 (?—169)东汉大臣。字周甫,颍川阳城(今登封东南)人。任代郡太守、太山太守、北海相。宦官子弟任县官有恶迹者,辄收捕不贷。桓帝时任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党锢之祸起,免归本郡。与李膺齐名,时人称之为李杜,被列为“八俊”之一,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杜周甫”。灵帝时太傅陈蕃辅政,复为太仆。党锢之祸再起,自杀。
任峻 (?—204)字伯达,中牟(今中牟县)人。汉末世乱,任峻献策中牟令杨原拥兵抗拒董卓,任为主簿,代杨原行尹事,使诸县坚守。曹操兵起关东,人中牟界,峻与同郡张奋率众归附,委以骑都尉,负责军械粮草供应。后为典农中郎将,专司募民屯田之职,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官渡之战,以主管军械粮运功著,迁长水校尉,封都亭侯。
(原载于2024年12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郑州》)

志说商都
“志说商都”是中共郑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打造的宣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