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驰中国区高层宣布换帅计划仅仅两个月后,一场“刮骨疗毒”式的策略变革看似在酝酿之中,但其效果及未来走向却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官方声称这场变革旨在通过体系再造、降本增效以及打破“吃大锅饭”的考核体制来激发组织活力,但深藏于内部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奔驰官宣的人事变动显示,负责奔驰大中华区业务的现任董事会成员——唐仕凯(Hubertus Troska)将按计划于2025年7月31日正式退休。值得注意的是,其决定在退休以前,从2025年2月1日起担任新的职务——中国事务特命代表。在此期间,他将继续全力推进公司在其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市场业务体系的综合转型,并确保与继任者平顺及充分的工作交接。

奔驰现任产品策略及规划负责人佟欧福(Oliver Thöne)于2025年2月1日起接下重担,担任董事会成员。然而,这位继任者接手的却是一个业绩压力巨大的烂摊子。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全年,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了约7%,面对国内新能源车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这一表现显然无法令人满意。

这场策略变革是否真的能够拯救奔驰中国的销量颓势?目前看来,前路漫漫且困难重重。

首先,在研发中心的改革方面,虽然引入了OKR考核制度来明确员工职责和成果,但这种做法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团队的创新力和工作效率还尚未可知。更重要的是,奔驰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员工的考核问题,而是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推出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创新产品。

在生产方面,奔驰正在调整产线以提高效率,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真正的问题在于,随着自主品牌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汹涌来袭,奔驰如何跟上市场的节奏,迅速推出适应“中国速度”的新车型,这是一个巨大而紧迫的挑战。

再看销售渠道的变革,奔驰计划优化经销商网络,但能否在不损失市场份额的同时提升经销商盈利水平,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更何况,在中国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仅仅依靠渠道优化恐怕很难解决奔驰面临的根本问题。

电动车型的销量下滑更是为奔驰敲响了警钟。数据显示,2024年奔驰纯电动车销量仅为18.51万辆,较上一年大跌23%。这表明,奔驰在电动化转型方面进展缓慢,并且面临着消费者对其电动车品牌的质疑和不信任。如果无法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奔驰很可能被竞争对手甩得更远。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奔驰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多项措施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这些措施是否能够真正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还有待观察。特别是当面对中国车企的强势崛起时,奔驰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内部变革能否成功,更来自于市场是否能够接受其改变后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定位。

此次高层变动虽然被赋予厚望,但新任CEO佟欧福在接过奔驰中国这一重担时,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他的上任是否能够带来奔驰在中国市场的真正复苏,还是一个未知数。在接下来的半年过渡期内,佟欧福能否通过迅速且有效的改革措施,帮助奔驰摆脱销量下滑的困境,我们将拭目以待。

总体而言,奔驰中国的策略变革虽然有其必要性,但面临的挑战也极其艰巨。未来能否逆转销量下滑的颓势,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在新能源汽车革命如火如荼的今天,奔驰如果不能抓住机遇迅速转型,很可能会失去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