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词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先享后付”这一新兴消费模式在当代社会迅速兴起。

这种模式通过减少一次性支付压力,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渐渐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常选支付方式,然而,这种看似无痛的消费体验,真的如同其表面那般百利而无一害吗?

“先享后付”顾名思义先享受后付款,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优先享受商品的使用或服务的体验,然后再进行付款。它的兴起与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密切相关。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先享后付”的消费方式大大降低了消费门槛,吸引了更多具有潜在消费能力的客户,例如,一些价格较高的电子产品、健身会员、美容套餐等,通过先享后付,消费者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商家的销售量也得以提升,利润也随之增加。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它打破了传统消费模式中先付款后享受的顺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让消费者在实际体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以及支付相应的费用。

这么一看,“先享后付”正如一个法宝。殊不知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作为消费者的你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它的甜蜜陷阱里。

在开通前,平台在消费者支付时会有意引导开通“先享后付”,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点击了确定按钮,在首次开通后,后续使用都不需要支付密码、刷脸等确认支付的操作。

这种丝滑的操作,让消费者在不经意间手痒地买买买,导致消费超支。“先享后付”宛如一张有无限额度的信用卡,买的时候毫无负担,内心喜洋洋,甚至一些存在小问题的商品,在货到后由于没有付款的压力,加上退货程序的繁琐复杂,消费者对商品的包容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选择保留下来,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只有在还款那天你才会知道这“无痛”消费到底有多痛,一笔笔看似毫不起眼的小额费用,积攒成多,到最后消费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无法支付剩余的费用,就可能会面临债务风险和信用风险。

身边的同学小A就遭受过这样的“痛”,小A表示在某平台购物时,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通了“先享后付”,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发现支付的程序简化了许多,只要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付款,而且不用当即付款,而且他买的东西都是一些小额的商品,心想再怎么买,也不至于花太多的钱吧,结果到期付款时金额的累积让他倍感压力。

然而当你到期无力偿还时,平台又会给你设下另一个陷阱:分期付款,平台会从中收取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额外费用,但长时间的这样操作,额外的费用也变得可观,此外一些平台和商家还会收取隐性费用和管理费:一些商家会在预付卡中设置隐性费用,如管理费、延期费等,这些费用可能未被消费者充分了解或明确标注。

市民小张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上看到“先享后付”的购机活动,广告中“零首付,轻松购,先使用后付款”的字样让他心动不已。在简单填写个人信息并通过平台“快速审核”后,小张顺利拿到心仪的笔记本电脑。

但还款时,他发现除了电脑本身的价格外,还多出了一笔名为“平台管理费”的费用。而平台客服称,这在用户协议中有明确规定,可小张在注册时根本没有足够时间阅读那些冗长且晦涩难懂的条款。

同时还存在服务缩水或强制消费的陷阱,一些商家在消费者预付款后,提供的服务内容缩水或强制消费者购买额外的服务。例如,在美容美发、健身等领域,商家可能会通过设置高额的充值门槛和等级制度,诱导消费者充值更多金额以享受折扣,但实际上服务质量并未提升。

同学小B为了保持身材,在一家新开的健身房看到“先享后付”的会员活动,只需缴纳少量定金,就可以先享受三个月的会员服务,之后再按月分期支付剩余会员费。并且健身房还承诺7天不满意全额退款。

起初健身房提供小B的服务是让她比较满意的,没想到超出7日保障期后,教练指导逐渐敷衍不专业,并且发现健身房设施不全。当她决定退会时,却被告知根据合同约定,必须支付完剩余所有月份的会员费,否则将面临高额违约金,且健身房还会将违约记录上报给信用机构。

然而这样的陷阱痛的不仅是消费者,就连商家也会被反将一军。机会主义消费者会滥用退货政策让商家面临损失。一些消费者利用零售商提供的宽松退货政策,购买产品后并不打算长期使用,而是短期借用或试用,然后选择退货。

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但对零售商来说却造成了损失。例如,某些电商平台提供的“先享后付”服务允许消费者试用产品后再付款,但机会主义消费者可能会频繁退货,导致零售商的利润下降。

当我们站在第三视角去看这些陷阱时,会认为它们轻易就被察觉,但当自己成为主角时,也会在不经意间落入圈套,我们会陷入“先享后付”消费陷阱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来看,“先享后付”模式通过提供试用期和延迟付款的便利性,满足了消费者对即时满足的需求。然而,这也可能导致消费者忽视长期的财务责任,甚至产生过度消费的行为。此外,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接受“先买后付”的模式,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他们对即时满足的追求。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先享后付”模式在某些情况下被商家用作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但同时也可能成为商家规避风险的工具。

例如,商家可能通过预付款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并锁定客户,但当消费者发现服务缩水或商家跑路时,维权变得困难。此外,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法律规范和行政监管,消费者在使用“先享后付”服务时面临交易安全隐患和权益保护困难。因此,虽然“先享后付”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陷阱。

面对这些套路,消费者务必保持头脑清醒,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选择此类服务时,应细读条款,审慎评估个人消费能力,三思而后行。同时,应牢牢掌握支付决策权,不可因贪图便捷而将电子钱包的控制权轻易交出。

平台和监管机构须携手规范市场,确保“先享后付”服务的透明和安全。支付平台应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支付流程,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思考和决策空间。监管机构亦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这个信息纷扰的时代,消费者面临着空前的诱惑与挑战。“先享后付”模式的出现,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便利,然而也伴随着新的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支付方式都并非十全十美,它们各有长短。关键在于如何权衡便利与风险,怎样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之际,守护好自身权益。

消费者在享受“先享后付”带来的便利时,更要提高警觉,不能被表面的无痛所蒙蔽。平台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先享后付”模式的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促进这一模式的良性发展,让它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好工具,而不是沦为无良商家的陷阱、消费者的痛苦源头。谨慎、理智,别让无痛的“先享后付”,带来迟滞的痛苦与悔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实习生 刘亦婷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