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君宇


2013年,启蒙了中国社会大众迈向网络时代和数字化生活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的译者赵泳曾写道,有关计算机使用的容易程度的坏消息是,人机界面并没有出现大的突破,“老祖母也能轻松自如地玩计算机”的愿望未能实现。十多年过去了,短视频平台飞速发展、算法推荐日渐成熟的今天,是否可以发问:老祖母能够轻松自如地使用智能手机了吗?

银发群体通常被视为“数字弱势群体”,老龄化社会和数字化社会的同时到来更加深了他们与数字环境的羁绊。一方面,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社会的各个环节,为银发人群营造出了主动或被动参与数字实践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银发群体仍然在融入数字环境的过程中深陷困境,“数字排斥”的窘境屡见不鲜,数字鸿沟甚至在一些老年人之间不断加大。

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促使银发族调整他们业已形成的生活习惯,适应新的交往方式,他们并不像“Z世代”的“数字原住民”那样对“数字化生存”习以为常,而是面临着其他“不一般”的境况。

“我已经变成‘低头族’了!”

59岁的卢阿姨在郑州市某幢高楼大厦二层的一个角落和丈夫共同经营着一间书吧。伴着书吧里温和暖黄的灯光和沙沙作响的翻页声,卢阿姨忙碌时招待客人,闲暇时看书或者玩玩手机。在智能手机使用频率方面,卢阿姨坦言,“我已经变成‘低头族’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50岁及以上的银发群体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重要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也日渐加深。“打电话、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在老年人购买并使用智能手机的理由中位列第一,依照车、马、邮件的“从前慢”时代已然逝去,老年人也在用新的通讯工具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络。

卢阿姨感叹,“手机里有很多短平快的知识,不需要坐在那里翻老半天书才能发现”,使用智能手机不仅可以了解老年人关心的诸如“三高”、养生之类的健康信息,而且可以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做菜、上海街拍到金句书籍,“小小的手机信息量太大了,一下子覆盖了各种方面”, 无所不包,无奇不有。

“我现在出门也不拿钱包”,无论是微信聊天、手机支付,抑或是资讯搜集、网络购物,卢阿姨都能熟练使用这些功能,但这并不代表她已经完全“驯服”了智能手机。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之外,卢阿姨还希望开启她的手机做图和剪辑探索之旅,学会使用更多“隐藏”在手机中的功能和app,期待着持续拥抱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

“我并没有指望手机来传递我的情感,它只是我的一个工具”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聚焦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展开的许多调查都为我们了解银发族“驯服”智能手机的心路历程提供了一扇窗口。《2021老年人手机使用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老年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展示出了很强的主体性。

学做菜、广场舞、太极瑜伽等学习类行为高频出现,“投票”和“点赞”是老年人上网的第二动力,“缴纳水、电等生活费用”是老年人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与此同时,在经历了疫情之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更高了。由此可见,使用智能手机能让银发群体拥有更多对生活的掌控感,他们不仅搭建了一座新的社交桥梁,也更加便捷了日常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银发群体在经历了身体衰老、工作状态改变、家庭结构变化之后,面对社会技术革新,对新事物的适应性和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自我感知的孤独感更强。

有大量研究表明,使用互联网或移动智能设备能够帮助银发群体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主体建构性,拓宽人际网络和获取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每天晨起向微信好友发送一日早安祝福,饭后打开抖音刷短视频打发时间,偶尔往群聊里转发“帮我孙子/孙女投票”……银发群体看似寻常的社交媒体参与行为背后,蕴藏着更多深层次的情感和主体性需求。

“我的快乐和不快乐,我不会在手机上去给你分享,我基本不跟别人交流家长里短的事,更多地会聊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质量搞得好一些之类的话题,所以说这种东西在手机上不是一朵花的照片、一个表情包可以表现出来的。”谈及智能手机的社交属性时,卢阿姨动容道。

虽然卢阿姨不喜交际,但她独有自己的一份智能手机使用心得。在快节奏的生活时代里,找到同频的人可谓是一件难事,当碰上与身边的同龄人无法同频或者感到心理焦虑的瞬间时,卢阿姨会向智能手机觅些良方,“偶尔哪一天多想了、焦虑了,在小红书上刷到疏导心灵的帖子,接受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银发族“驯服”智能手机的某些心路历程体现出了智能手机在帮助老年人增强自我效能和形成积极的生活体验方面的重要作用,不管是适度的情感寄托,还是更多地作为工具使用的“功能主义”理念,都是银发群体追赶数字化大潮的“老有所为”。坚守自我本位,以自己的实际需求为先,保持积极心态,银发族一定能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你训我一顿的话我扭头就走了,下次也不来找你了”

在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的时代,我国也在持续大力推动智能手机的适老化设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重要指示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2024年“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努力提升银发群体的数字化体验。

“我比起其他的同龄人,感觉在智能手机上算是一个比较愚钝的人。”面对使用智能手机时遇到的困境,卢阿姨会觉得不自信,也会畏缩。年龄增长带来的感官衰老和思维滞后成为了横亘在银发族与万花筒似的智能手机世界之间的一堵厚重的墙壁,年轻人一看就懂的使用教程在老年人看来或许是一团乱麻,“我要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才能记住。

大多数情况下,教学者一句草率的“记住这个过程就行了”直接把银发族打在了原地,他们学不到使用逻辑,也就失去了进入数字世界的通行证。卢阿姨希望教学的人拥有十足的耐心,“你训我一顿的话我扭头就走了,下次也不来找你了!反而心里会很感激耐心的人,因为他没有烦我,我会下定决心说,我下次一定记住!”

银发族“驯服”智能手机的进阶之旅荆棘丛生,互联网环境复杂多变,诈骗陷阱和谣言漩涡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也会给银发群体带来数字化生活的心理负担,但他们并未知难而退,而是积极地寻求应对之道。

比如面对猖狂的网络诈骗,卢阿姨就心生妙计——不往手机支付绑定的银行卡里放太多钱,需要用的时候再去准备,那样即便是上当了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所以,虽然进阶之旅需要持续“升级打怪”,但银发族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不堪一击”,他们同我们一样,希望去乘一阵“数字”东风,去看更多新奇美丽的大好风光。

12月2日,《咬文嚼字》发布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数智化”“智能向善”“银发力量”等词语折射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老年群体也成为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我们每个人也都会经历衰老这一必然的生命阶段。智能化和老龄化浪潮一同袭来的当下,让银发族乐享“数智生活”,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凝心聚力,更需要将目光重新投射回“附近”,偶尔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里慢下步伐,多一分耐心与鼓励。

银发群体“驯化”智能手机不但需要解决“滑屏、点击、退出”等这类“小怪”,更需要社会各界携手银发族不断进阶,帮助他们掌握操作的逻辑设计、共识的流行语和表情包这类“社交货币”等文化层面的数字知识。“数智生活”不是冰冷的机器和电子设备,而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再度链接,是数字化生活带来的每一次幸福感的共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实习生 陈嘉卉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