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古地图越来越重视,喜爱古地图的人、收藏古地图的人、研究古地图的人越来越多,所出版的关于古地图的书也大量增加。现在,每隔不久,我们就会在新书目录中看到又有一部这样的书出来,如果按照过去的习惯,出一本看一本,已经不可能了。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一书封面,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是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历史系教授宋念申撰写。
而《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这本书是在展示有关“亚洲”的地理空间是如何被本土以及欧洲的地图学家们制造、重塑并相互影响的。在这里,“制造”成为关键词。“作为一个承载历史的地理单位,被赋予时间性和空间性,这本身就是人为制造的观念。”
地图,不仅在纸端投射地球的影像,也投射了情感、欲望、理念与想象,既有绘图者的意志,也有观图者的想法,地图提供了一种世界尽在眼前的错觉,但它本质上却是人们对空间的想象,但想象却可以化虚为实,化幻为真,就像地图上的边境线,它并不真实存在,但却足以成为现实争夺的对象,哪怕仅仅是数毫米的偏差,都可能引发一场战争。
有一首歌,相信很多人都会吟唱,“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漫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
15世纪《地理学指南》中的世界地图
“亚洲”这个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亦复如是,“亚洲”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人为的观念,“亚洲”原本是个被制造出的概念,通过全球的制图学家固定在世界地图上,让观图者习焉不察地接受这片纸上大陆便是亚洲模样,对生活于这片大陆上人来说,更是自我定义亚洲人本身。
在《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书中,著者宋念申正是通过一幅幅古代地图,讲述了亚洲这个概念如何被制造出的历史。其中既有东亚各国对世界和自身在世界中位置的认知与定义,也有欧洲人对亚洲之于世界的划定与想象。
地图学家用经纬网格来测定大陆与海洋,绘图学家在海陆的轮廓之外写上那些耳闻却未曾目睹的国名,而探险家、商人和传教士,则怀着各自的目的,用双脚去践行地图上那些标注的地点。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既有交流,也有斥拒,在不同的文明与历史形态的迎拒之间,地图想象空间中单数的亚洲,也逐渐变成了现实中复数的亚洲:你的亚洲、我的亚洲,我们的亚洲——尽管,那本就应该只是一张地图。
唐维尔制作的法国版《皇舆全览图》(《中华帝国全志》)
《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
著者 宋念申
序言 唐晓峰
作者前言
一 寻路亚洲:历史、地图与现代世界
1.都是误会:哥伦布与“美洲出生证”
2.到东方去:欧洲现代性的原动力
3.真实谎言:地图是怎么说话的
二 禹与佛陀:传统东亚的世界想象
1.禹迹与坛城:多元的中国制图传统
2.《疆理图》到“天下图”:惊艳的朝鲜制图传统
3.“行基图”到“五天竺图”:杂糅的日本制图传统
4.无法归类:反思地图的“东亚传统”
三 《圣经》与数学:早期欧洲的亚洲想象
1.人间:伊甸园、蛮族和约翰长老的东方
2.海上世界:罗盘玫瑰、风向线和海怪
3.发现托勒密:经纬线测定的人居世界
4.投影,Projection,投影
四 规治地球:殖民与地图帝国主义
1.祛魅:经线分割的世界
2.重魅:哪是印度?何为鞑靼?
3.立法:未知领地和“自由”的海
4.帝国:张扬与隐藏之间
五 商业订制:资本时代的东亚画像
1.Chinae:欧洲首幅“中国”地图
2.竞争:“黄金时代”的制图师们
3.俗欲:地图的利润及消费
4.权力:从公司到帝国
六 东西交融:“九州”与“亚洲”的相遇
1.隐晦的十字架:传教士在东亚
2.利玛窦:以“大州”释“寰宇”
3.卫匡国:以“帝国”释“中国”
4.传教士们的东亚遗产
七 务求精准:观看领土与测绘帝国
1.跨越欧亚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测绘
2.“毫无差忒”:从法兰西到大清的国家测绘
3.纸上新身份:模糊的华夷与清晰的边界
4.填补空白:待征服的土地
八 生命政治:图制亚洲的方法
1.滑稽图:地缘机体的长成
2.争端:古地图与领土
3.联结:两张地图的全球史
4.结语:重思“亚洲”的轮廓

栗晓观察
热情地生活,冷静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