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爱琴 文/图)“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随着春节越来越近,猪肉这道餐桌必不可少的特色美食,成了家家户户置办年货的必选项,中原区琮优农贸市场的摊主葛康生意也更加红火。

早上5点多起床 一天能卖1000多斤肉

1月26日早上7点半,市场上人气还不是很旺,葛康在摊位前有条不紊地对刚上架的猪肉进行精心分割。

“进过来的时候是整猪,要把这些整猪进行分割、分类,比如分成前排、中排,前腿、后退、五花、瘦肉等,这样市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葛康告诉记者,除了分割外,还要进行修剪,把影响美观、口感和健康的脂肪、筋膜、毛发等去掉,这样的肉看起来比较整齐,吃起来也健康。”

来自商丘的葛康今年才30出头,可经营肉摊已经11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在国棉一厂,是露天的,风吹日晒,自己受苦不说,还影响交通和居民环境。从2007年开始来到市场内经营,环境好了,再也不怕风吹日晒。”

刮毛、去筋膜、割多余的脂肪……葛康一边麻利地忙活,一边和记者聊天,“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来了,去附近的五厂冷库挑选猪肉,大概7点左右厂家把猪肉给送过来,就开始修副”“修副看似简单,实则是个良心活,你看这一点都是油,不好看,吃了也不健康,就给割掉” “这个猪蹄毛有点多,用喷火枪给烧掉,看起来美观一些”“这个部位,稍微有点脏,也不要了”……不一会儿,案子旁边就堆了好几斤修下来的杂肉,“虽然重量少好几斤,也不心疼,把健康的东西卖给市民,心里踏实。”葛康说。

“我要10斤排骨”“我要瘦一点的,打成肉馅,回去包饺子。”……8点不到,人气渐旺,摊位前询价的、买肉的人络绎不绝。

“马上过年了,这几天买肉的多,今天我进了四五头猪,1000多斤吧,上午不够卖,到11点多会再送来一批。”葛康告诉记者。

诚恳待人 不少顾客成了朋友

“今天生意可以吧,准备啥时候回老家”“姨,又来了,这次准备要点啥”……葛康和妻子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热情地和顾客打招呼,有时候还闲聊几句。

“肥点还是瘦点,绞成肉馅吧”“九十六快三,给九十六吧”……麻利地挑肉、过称、抹零,动作语言行云流水,干脆利落。

“我是他家老顾客了,每次只要吃肉都是来他家。”前来买肉的市民刘阿姨告诉记者,夫妻俩热情、开朗,处事活道,值得信赖。

“来这儿的都是邻居,肯定得给他们好肉。有的顾客人口少,或者有特殊用途,买三块钱五块钱的,咱也热心对待,不能说买的少就态度不好。”葛康笑着说。

由于待人热情诚恳,葛扛扛夫妻俩维系了不少老顾客,有的还成了朋友。

“这不,昨天刚给东区一大姐送过去几百斤香肠,她是开公司的,每年都从东区跑过来买香肠,一买就是几百斤,在她的影响下,她身边的朋友也都过来买,有的直接把钱通过微信转过来,做好晾干后再来取” “和一厂的一个大姐因为卖肉结缘,都成亲戚了,逢年过节都会走动,有啥好吃的都会给对方送过去尝尝” ……

提起老顾客,夫妻俩有说不完的话,幸福感溢于言表,“正是这些老顾客照顾,我们的生意才越来越好,在郑州买了房安了家,孩子也接过来上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感觉很幸福。”

处处留心 研究自制烤肠

进入冬季,美味的香肠似乎成了家家户户的餐桌必选项,记者在葛扛扛的摊位前看到,一串串鲜香诱人的香肠挂在摊位上方,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灌香肠从11份就开始了,12月月份进入旺季,广式、麻辣等口味特别受欢迎,每天都能灌几百斤,尤其是广式的,光糖都用了七八包”。葛康告诉记者。

灌香肠有季节性,旺季过去了怎么办?如何才能拓展销售门类有效冲抵销售淡季?不甘于单纯卖肉,葛康一直在用心琢磨。

有一次闲暇刷视频时,无意中看到有人制作烤肠的视频,让葛康灵光一闪,“能不能推出烤肠业务,让市民来摊位前自己选肉、选口味,我来加工,食材看得见,安全还卫生?”

说干就干,这个想法一下子让葛扛扛兴奋起来。台湾风味、黑胡椒风味、蒜香风味,怎么选料、配料,如何把握工艺,他开始一点点地琢磨。

“每次5斤肉,有时候天天实验,有时候两天试验一次,每次实验都会有一点点收获,比如,刚开始的时候肉搅得轻,口感较松,肠衣也容易破,下次就会把肉多搅几遍,做出来口感更劲道。”葛康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实验,现在已经成功推出了台湾风味和黑胡椒风味的烤肠,很受欢迎,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几十斤。

“现在正在研制蒜香口味的,春节过后就能推出了,希望我们的烤肠能得到更多人认可,生意越来越好。”说起新一年的生活,葛康充满憧憬,也满怀信心。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