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瀚
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各家新能源车企有啥是主流趋势的话,除了飞行汽车,似乎就是AI了,就在最近又有一家新势力发声要发力做AI,造车新势力扎堆做AI到底该怎么看?AI能成为新势力们的解药吗?
一、又有一家新势力要做AI?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小鹏汽车再次强调自己要成为一家AI公司。据晚点Auto报道,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发布的2025开年内部信中表示,未来10年是AI的时代,AI的发展浪潮趋势会比移动互联网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没有人能打败趋势,AI也会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小鹏要成为全球领先AI汽车公司”。
过去一年,小鹏在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AI研发投入上花费35亿元,推出了覆盖全国的自动驾驶系统,整车智能生态也得到继续升级。2022年4月,小鹏开始 “端到端”AI化的研发,并在今年5月上线智能驾驶“端到端”方案,何小鹏在内部信中表示,10年对AI技术坚定投入,小鹏已开始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优势和成本优势,让长板更长和更广。
在内部信当中,何小鹏全面总结了小鹏2024年在产品技术、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目前小鹏的已经超额完成20个点的毛利变化,建立了从产品定义到交付的全链条规模化和体系化的能力。
何小鹏认为,2025年汽车市场的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价格战会从1月开始点燃。2025年,小鹏计划推出多款全面搭载小鹏AI体系技术的全新车型,何小鹏称,全年几乎每个季度都会推出重磅新品和改款。
无独有偶,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AI对于理想意味着全部”。“消失”9个月的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一回到公众视野就这样说道。李想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和交易的核心入口,对苹果而言,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如今这样的判断,同样成为理想命运的拐点。在公司内部,李想更是对其高管说过,“如果不做人工智能,我们将什么都不是”。
李想表示,一个真正的大模型产品一定是能够去自主使用所有的设备,拥有所有的服务,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在李想看来,一个真正的AI超级应用,得自主地使用所有设备,具备所有服务。“理想同学”将来不仅可以在车上,还可以出现在手机、电脑,甚至智能眼镜上。
理想不仅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大,还在基座模型、端到端和视觉语言模型(VLM)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他提到,理想的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其中近一半用于AI领域。李想认为,随着大模型的出现,人类将迎来根本性的改变。
二、做AI能成新势力们的解药吗?
近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家造车新势力,纷纷在AI领域发力,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在这场汽车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地位。那么,AI能否真正成为造车新势力的解药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首先,AI正在快速改变着汽车产业。在当今汽车产业中,AI所代表的智能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整个行业。其中,自动驾驶技术的高速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从最初的概念逐渐走向现实,并且正在向着更高级别的自动化迈进,其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从最初的辅助驾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到如今部分车企已经能够实现特定场景下的高度自动驾驶,甚至朝着完全可靠的无人驾驶目标稳步迈进。随着传感器技术、算法优化以及算力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持续增强。
这种变革的力量不容小觑,因为它极有可能彻底颠覆传统的汽车使用模式与市场格局,仅以萝卜快跑为例,其已经基本上可以实现了大规模的商用,甚至对其试验城市的出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浪潮,造车新势力们深知,只有抢先入局,积极投身自动驾驶研发,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拥有上桌分羹的机会。倘若此时犹豫不决,待技术成熟、市场格局固化后,再想切入将难如登天。
同时,,智能座舱也已成为新势力车型的标配,而 AI 更是这一标配背后的灵魂所在。智能座舱旨在为驾乘人员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舒适体验。通过 AI 技术,车辆能够精准感知车内人员的状态,自动调节座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可以依据驾驶员的习惯偏好,智能推荐音乐、导航路线;甚至借助语音交互,实现诸如控制车窗、查询信息等复杂操作,解放双手,提升驾驶安全性与便捷性。新势力们敏锐捕捉到这一关键要点,因而将 AI 作为智能座舱研发的重中之重,力求借此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青睐。
其次,AI也是新势力们突破竞争红海的优先选项。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个领域,市场竞争已经逐渐白热化。在这个市场中,消费者面临着众多的选择,包括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不同的续航里程、不同的价格区间等。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传统的竞争手段,如价格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单纯的价格竞争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的压缩,并且难以建立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科技创新,特别是AI创新,为新势力提供了一个破局的选择。AI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可以带来许多独特的卖点。仅以用户体验为例,AI 驱动的智能交互系统能够实现跨场景、多模态的人车沟通,打造出专属的、沉浸式的车内智能生态,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种享受。这些基于 AI 的独特卖点,不仅有助于新势力在终端市场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忠诚度,还能支撑产品的高端化定价策略,摆脱低价竞争的泥沼,为企业创造更为可观的利润空间,进而保障持续的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发展闭环。
第三,新势力布局AI不仅仅因为车。正如李想所说,理想做AI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汽车这么局限。理想的AI可以应用到车机之外的各个智能场景,这反映了新势力企业布局AI的一个重要原因——获取除汽车之外的收益。
以车机系统为例,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车机系统可以成为一个智能的移动终端。除了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车内的智能服务外,还可以与外部的智能设备、智能家居等进行连接。例如,当用户在车内时,可以通过车机系统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如提前打开空调、查看家中摄像头等。这种跨场景的应用拓展了AI的应用范围,也为新势力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对于新势力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将其在汽车上研发的AI技术拓展到其他智能场景,就可以实现技术的复用,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开拓新的市场,增加企业的收益来源。这也是新势力企业布局AI的一个重要战略考量。
第四,AI虽好但风险也并不小。尽管发力 AI 为造车新势力们展现出诸多诱人前景,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大模型等 AI 技术高速发展的背后,高投入所伴随的高风险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新势力企业头顶,时刻不容忽视。
AI 研发,尤其是前沿的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大模型训练,堪称一场资金的 “无底洞” 式消耗战。从研发人才的高薪聘请,到海量数据的采集、标注与存储,再到超级算力的租赁与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注入巨额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若要建立起具备行业竞争力的 AI 研发体系,每年的投入少则数亿元,多则上百亿元,这对于尚未实现稳定盈利、资金链相对脆弱的部分新势力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财务负担。一旦后续资金补给不及预期,研发进程受阻,前期投入极有可能付诸东流,企业甚至陷入生死存亡的困境。
在市场方面,虽然AI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消费者对于AI功能的接受程度和付费意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些消费者可能对新技术持保守态度,担心新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市场上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除了新势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布局AI技术,科技巨头也有可能跨界进入汽车AI市场。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使得新势力企业在发力AI时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造车新势力全民发力 AI 是顺应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大势的必然之举,但如何平衡好机会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将是每个参与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找到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模式,其实也正在考验着各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们。
江瀚视野
江瀚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