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行星

来源 | 贝多财经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用在如今的北汽蓝谷身上再合适不过。

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600733,简称“北汽蓝谷”)对外披露了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2024年12月份的产销快报。

通过公告不难看出,北汽蓝谷2024年12月的产销数据虽然均较2023年同期有了显著增长,但销量增速明显不及产量增速。不仅如此,北汽蓝谷的2024年累计总销量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明显“掉队”,甚至不及某些造车新势力。

另外,在新能源车企们纷纷找到盈亏平衡拐点的当下,北汽蓝谷背后依旧缺乏稳定的业绩支撑,至今仍陷在持续亏损的泥潭之中。销量与业绩的双重危机,无疑让市场对其长期运营能力产生了质疑。

一、销量表现不佳,被诸多新势力反超

北汽蓝谷在官网中介绍称,该公司是一家智慧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主营业务包括纯电动乘用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目前全力打造极狐、BEIJING两大汽车品牌。

北汽蓝谷背后的股东北汽集团,则是一家产业链涵盖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综合出行服务、金融与投资等业务的大型国有大型综合汽车生产集团,旗下拥有多个汽车子品牌和专业研发机构。

然而,头顶“中国新能源第一股”光环,背靠北汽集团大树的北汽蓝谷,离昔日的荣光却越来越远。产销快报显示,北汽蓝谷子公司2024年12月的产量为1.15万辆,同比增长133.4%;全年累计产量为9.08万辆,同比增长240.8%。

汽车产量显著上升,销量却背道而驰,北汽蓝谷202412月单月销量为1.64万辆,较2023年同期的2.08万辆下降21.2%。要知道,多家新势力车企均在年末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其中理想汽车以5.85万辆的交付量位居第一。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已连续4个月创造单月交付历史新高;蔚来汽车的单月交付首度突破3万辆,环比增长51.3%,同比增长72.9%;零跑、极氪的单月销量增速也超过100%,未来成长潜力明显优于北汽蓝谷。

以年为单位切入可知,北汽蓝谷2024年的累计销量为11.39万辆,同比增长23.5%,销量首度跨过10万销量大关。但理想、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早在两年前便达成了这一阶段销售目标,目前正在冲击更大的销售规模。

截至2024年末,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50.05万辆,完成2024年销量目标的104%,成为首个达成年交付50万辆的新势力品牌。更不要说,比亚迪的销量早已突破百万,连续多年领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让北汽新能源在三年内重回第一,并在2025年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曾是北汽蓝谷前董事长刘宇在2021年公布的发展目标。然而三年之期转瞬即逝,“掉队”的北汽蓝谷依旧难以摆脱销售增长之困,没能力挽狂澜的刘宇也已退场。

而2024年7月,北汽蓝谷曾发布公告称,刘宇因工作原因不再担任该公司董事、董事长等职务,董事会同意选举原经理代康伟接棒董事长一职,张国富、刘观桥则将填补经理、副经理之位。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北汽蓝谷内部的高管层变更已十分频繁,“换帅”或将再为该公司的战略一致性与长期经营发展增添不稳定因素。“流连不利”一词,在北汽蓝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业绩持续“流血”,依靠外部融资存活

事实上,北汽蓝谷的焦虑远不止于此。根据该公司2024年9月的产销数据,其前三季度实现销量6.78万辆,同比增长23.92%;但其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98.18亿元,只实现了5.49%的个位数增长。

销售转化率较低的问题引起了诸多投资者的关注,北汽蓝谷解释称,一方面享界于2024年8月上市,目前仍处于销量上升期,对三季报收入影响不明显;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日趋白热化,进而影响收入。

更不容乐观的是,北汽蓝谷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44.9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5.12亿元;第三季度单季的归母净利润为-19.2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9.29亿元。

2021年至2023年,北汽蓝谷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44亿元、-54.65亿元和-54亿元。据此计算,不到四年的时间内该公司就已录得超270亿元的亏损,持续“流血”无疑是阻碍其发展最大的掣肘。

另需注意的是,北汽蓝谷的财务账面也趋于吃紧,该公司截至2024年9月末的短期借款高达38.8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8.59亿元,而其截至同期末的货币资金仅37.16亿元,显然无法覆盖高额的负债。

持续的入不敷出压力之下,北汽蓝谷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动作频频。继2018年借壳上市募集286.62亿元资金后,该公司又相继进行了三次定增,实际募资金额分别为10.34亿元、54.50亿元和60.30亿元,累计融资金额超500亿元。

2024年年末,北汽蓝谷又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已完成增资扩股。其中11家外部战略投资者合计将向北汽新能源增资81.5亿元,北京汽车则将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增资20亿元,北汽新能源共计可收到增资101.5亿元。

另一方面,贝多财经注意到北汽蓝谷已在2024年9月变更了北汽新能源的生产地址,原有设计产能也由32万辆下调至12万辆。此前“长江商报”曾报道称,该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仅为11.3%,闲置产能高达20.84万辆。

对于成本高企、销量不振的北汽蓝谷而言,通过降低产能的方式缓解经营压力是一条“减负”的出路,但早在2023年3月,北汽蓝谷就已对外转让了自己所持有的常州工厂固定资产等相关资产,背后的产能利用率困局呼之欲出。

三、结语

多重因素的承压下,北汽蓝谷注定会走向行将就木的结局吗?答案是否定的,毕竟北汽蓝谷手中还有一张刚面世不久的底牌——与华为携手打造的行政级豪华旗舰车型享界S9,该款车型上市72小时大定突破4800台。

2024年9月至11月,享界S9的累计销量为3632台,外界多数认为该款车型的产能尚未释放,未来市场表现仍值得期待。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亦对外强调,北汽以核心战略、第一优先战略的高度,ALL IN享界S9。

在销量爬坡的关键时期,北汽蓝谷势必需要为享界S9提供强有力的产能供给和营销势头,衍生出的销售投入规模不容小觑。只不过,享界S9最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带领北汽蓝谷走上康庄大道,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显然,北汽蓝谷还远远不到能松口气的时候。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