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农业出口额排名第二的国家是荷兰,出口规模高达150亿美元。但荷兰是众所周知的土地面积小国,大小只有美国的1/270。如果和国内城市比,大约只有重庆的一半——人口也是如此。
荷兰农业的强悍,源自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也就是科技、规模和商业模式的结合。无论在哪个国家,这些因素都是发展农业的最高追求。而如今,国内农业发展已经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正在不断创新表现。
大公司方面,以拼多多为代表,巨头们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日渐增强。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由马云牵头打造的新农业品牌“一米八”农业科技公司正式成立。这一年,中国农业也有一批新的创业公司拿到融资,他们专注的领域各异,但都让人看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
科技“下田”,硬实力日渐强化
2024年,农业融资的节奏主要由农业机器人赛道把握。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产品也是最容易真正走到田间地头实产值的。而这恰恰可以视为农业创新的硬实力板块之一,它与育种技术、培植和量产技术等技术一样,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
今年10月,三家农业机器人企业接连获得融资的消息,曾引起外界关注。
10月14日,成立于2021年12月的岚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亦联资本领投,微光创投跟投。岚江科技的产品主要是果园机器人、田间管理机器人等,落脚于果园和棉花两大垂直领域的一线应用,是国内唯一实现全球化商业落地的农业机器人企业。
它的诞生来自创始人一个有趣的洞察:在国内,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的植保工作已经有很多设备可以支持,比如无人机。但在规模巨大、场地更复杂的果园里,机器却不容易进入。随后,岚江科技又从应用出发,拓展了棉花田这个场景。此外,岚江科技还是国内少数具备整机研发与制造能力的主机厂商。
10月20日,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知申禾行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险峰长青和昆仲资本联合投资。知申禾行垂直定位于新能源农业机械,已推出首款高度智能化的新能源“知禾(Cybertractor)”品牌纯电动拖拉机,可搭载自动驾驶系统,适应多变的农田环境。据团队估计,纯电拖拉机对传统拖拉机的代替,有望实现高达50%-70%的成本节省。
(图源:知申禾行)
10月27日,农业精准作业机器人公司纬尔科技获得由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国创中心旗下广华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此前,它还曾获得过李泽湘旗下的清水湾基金以及昆仑资本的投资。
(图源:农机新闻网)
纬尔科技专注大田作用场景的垂直应用,比如棉花打顶、智能除草、插秧作业等,重在管理功能和农艺细节。其核心思想之一是“农艺即农具”,并以农机的方式呈现。在技术储备上,纬尔科技长于AI算法导航、作业精准度、人眼识别和智能控制等方面。
12月16日,佳沃天河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佳沃天河由联想集团旗下成立于2012年的佳沃集团孵化,属于佳沃旗下数智赋能业务板块的一员。其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养殖相关场景,例如生猪养殖和羊养殖的饲喂、消毒、巡检等方面。
(图源:佳沃集团官网)
佳沃天河的亮点在于,实现了机器人组网状态下的系统性运行,并且从工厂和养殖业上楼等视角出发做了有效探索。
除此以外,创业公司中的食铁兽科技、上市公司旗下的潍柴雷沃等,也都一直在农机设备等领域耕耘。
而在农机设备之外,育种、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都有创新因素在涌动。其中同样不乏大厂身影。
例如,自2020年开始,拼多多连续筹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聚焦科技种植等方面,今年已举办到第四届,主题为集装箱植物工厂的设计与制造,目标是探索更高效、可复制的智能化集装箱植物工厂方案。今年,闯入决赛的队伍达到6支。
与创业公司的尝试相比,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重点关注农业生产阶段的源头创新,为农业增长寻找科技动力,并强调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的现实赋能作用。2022年,拼多多便曾与光明食品集团合作,在崇明打造光明母港现代种业创新区。
这类着眼于生产领域的科技探索,往往有着产学研用全打通的特点。上述创业公司团队几乎都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产业经验,而参与“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团队同样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知名高校或单位,也包含不少外籍科研力量。
商业“破壁”,用好电商平台的杠杆效应
在生产端,科技创新将是一项长期命题。而在创业者和科研人员探索农业生产的未来可能性时,巨大的农业市场依然在一刻不停地运转。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让农业在商业化层面开拓更多可能性。从保证基础的销路畅通,到回归原产地和特定品类,在既有条件下扩大农业生产的价值空间。
这注定是一件“脚上沾泥”的任务。和网易创造“网易味央”、联想培育佳沃这些做品牌的案例不同,传统农业发展渠道的畅通,本质上是打通农业产地与消费市场,中间囊括了生产、供应链、销售营销等很多不同职能的工作。无论是对身处其中的平台还是农业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但正如技术改造农机设备的应用空间一样,在农业经营方面,同样存在很多的改造的路径。而这种改造,需要彻底回归到农业生产流通的产业链中去。
从生产阶段来看,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如何提升?可以先从生产者的意识出发做出改变。意识变了,生产的方法论就会有更新。
早在2020年,作为国内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的拼多多便宣布了10万新农人培育计划,通过培训养成一批懂技术、会上行、有带动作用的新农人。这些新农人有的具备学术背景,擅长引入和利用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在种植、维保、分拣等方面降低人工负担;有的则销售思维更灵活,敢于尝试电商的多种玩法,打开销路。
例如,参与了拼多多支持举办的“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的王世超,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在过去八年里携手科研团队攻关海水稻种植技术,不仅实现了亩产从200多斤到900多斤的飞跃,还成功培育了新品种,打造出米饼、酒酿等附加值更高的农副产品。
除此以外,在销售方面,农业本质上需要贯穿一二三产,其传统发展中存在众多模式,如B2C、B2B2C、B2B等。但对于农户来说,要真正调动生产和投入的积极性、改善农产品流通不畅的困境,还是需要一种能让产地与消费市场连接更紧密的模式。
在众多创新尝试中,拼多多首创的“农地云拼”模式,让不少农业人感受到了电商对农业的价值。“农地云拼”模式下,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农业产能和特色产品,在云端织成了一张面向全国消费者的大网,农产品上行有了明确的冲刺方向,不少农业人也因此转化为店铺和品牌的经营商家,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产业链。
今年,拼多多还进一步推出了“百亿减免”计划,其中不少措施直接与农业领域的商家权益相关,例如服务费减免、免除商家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下调商家店铺保证金及提现门槛等。这些措施恰恰能让规模更小、手里有货的农产品商家更轻松地用好电商、产生转化。一二三产的通道,在拼多多的支持下持续畅通。
结语
植物从播种到成熟需要一个周期,农业发展也是这样一个培育过程。正是在对产业链一点一滴地改造升级中,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切实提升,也逐渐惠及产业链上的每一环。
幸运的是,从毅然投身农业的创业者,到在幕后提供了多方位支持的电商平台,农业虽不像AI等话题一样能频繁又广泛地获取大众关注,却一直有一群坚定的支持者在推动其前行。所以,尽管探索农业是一个脚上沾泥的过程,但他们所创造的成果,也映射出了独属于农业的诗和远方。
来源:松果财经
松果财经
松果财经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