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文博路小学 郭国伟
人在旅途,更多时候不仅是寻觅风景,更在找寻内心的自己。
小时候,最常坐的交通工具是牛车、马车、骡子车、“二八大扛儿”的自行车。牛、骡子我们家都养过,印象当中还好像没有养过马,感觉坐牛拉的车时间短一点儿,坐骡子拉的马车更多一些。那个时候拉庄稼、走稍远一点的路,或走亲戚,骡子拉的木制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爷爷是个干农活儿,养家畜的“好把式”,这些家畜都在爷爷的照料下膘肥体壮。那个时候,家里边种的经济作物主要就是瓜,去卖这些瓜,主要就是靠的骡子,头一天晚上,爷爷总是把它喂得饱饱的,只要有出行任务总是精心给它们选一些好的草料,有时还会奖励它一大马勺玉米。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出发了,只要我跟车,还能在车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如果卖得快了,晚上天黑之前一般是能回到家的,但如果哪一天拉的瓜多了,或者天气不好,可能就要顶着星星回家了。
特别是月朗星稀的晚上,凉风习习,瓜也卖完了,躺在马车上,听着叮叮当当铃铛响,那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如果轻装前行,那就是“二八大扛儿”,骑自行车了。过年走亲戚,出个远门儿,自行车也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个时候,骑自行车去县城一次也是需要起一个大早的,所以,很多时候并不会轻易地去,哪一天如果能有机会跟上大人,坐着自行车去县城一趟,那是能在小伙伴儿面前炫耀好几天的事儿。
后来,有了手扶拖拉机。这样赶路的速度明显快了一些,但机器响声也真够刺激的,听得人耳朵嗡嗡响。记得一个姑姑结婚,也就50多里的路程,同样是起个大早,早早地就出发了,返程时,拖拉机供油系统发生了故障,一个叔就把柴油管拽掉,用嘴吸一管油,然后再趴油箱上边吹几口气,再用力起动柴油机,都是手摇呀。起动后,立即开着跑,然后走一小段路再重复这样的动作。那一天愣是没有回到家里边,半路大家都住到一个亲戚家,那个时候怎么感觉那么远呢?后来,有了四轮拖拉机,又高级了一些;再后来,又有了跑得快的三轮奔马车,当然,这些拖拉机可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的,我们家就没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了机会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
二十年前去北京给母亲看病,买的最便宜的绿皮火车,硬座49元,硬卧应该是一百多点吧。最便宜的票价,最慢的一趟车,母亲本来身体有病,坐了一夜的硬座,双脚双腿浮肿明显,但母亲仍然非常高兴,她没有出过远门,她也是第一次坐火车。返程时,给父母卖了硬卧,不想再让她经受旅途之苦,我和姐夫,仍然购买了同一趟车的硬座……
人在旅途,谁没有一些酸楚的往事呢!生活不易,大家都在奔波当中。
孩子小的时候,总想带他们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河,但奈何条件有限,所以更多的方式是风餐露宿。没有什么大餐,更没有豪华的宾馆,但也没有缺少该有的快乐。
2023年底,郑州率先建成了“米”字形高铁路网,且郑州的米字形高铁都是国铁干线,四通八达、安全舒适。现在,只要你想去,能去,全国各地都实现了朝发夕至,“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已经不再是梦想。
人生的每一段的旅程都不会白走,它或远或近、或快或慢、或喜悦或酸楚。
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大家都是步履匆匆,每个人都行进在自己的旅途中,为梦想,为明天的烟火……
启程,无论何时,都满载着希望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