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5日,南怀瑾先生纪念展落成,设于上海恒南书院,主题“云山万里”。先生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涉猎经史子集、医药武艺、天文地理、诗文辞赋,筑立毕生弘扬中华文化之根基。

石照屏

乐清县南宅殿后石照屏乩笔题狮子踏球图:

天遣灵狮下 追毬过海东

身翻毛有色 目怒力无穷

声吼千山振 口呼一剑风

举头惊百兽 善化石屏中

殿后石照屏乩笔联语:云开日镜毬生色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泛言(增订本)·南氏族姓考存前叙》:

至如逊清末造,吕纯阳真人降乩,嘱于殿后岸边,建石照屏以辉映东海,乩笔画狮子追球,并题诗以赠,盖皆有关身世之悬记,窒疑于胸臆者数十年,今并得读其全律及其名联,默觌仙灵,相视一笑,何怪寒山子厌丰干之饶舌哉!

马宏达在2022年9月22日的讲座“道不远人——南怀瑾老师的故事”:

这是温州乐清南老师出生地的南家老宅门前的石照屏以及拓片,石头的屏风,临近河边,嘉庆23年立的,现在还在那儿,204年了,已经风化了不少。最近我才注意到,嘉庆23年就是1818年,南老师出生于1918年,相距刚好100年。

1818年再过22年,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是摧毁中国人文化自信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之后的屡战屡败,摧垮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导致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的百年文化断层和一系列问题。南老师此生主要做的事业,就是为接续文化断层而努力。

石照屏上刻的内容,你看是不是对南老师一生的预言?

“天遣灵狮下”,上天派灵狮下来。你看图上的狮子嘴里叼着一把宝剑,宝剑代表慧剑、智慧了,狮子代表什么?在传统文化里面,狮子吼,表示佛菩萨说法如狮子威服众兽一般。“追毬过海东”,狮子玩的那个球,代表他做的事。追毬过海东,后来到台湾弘扬文化事业。“身翻毛有色”,狮子翻身,毛色很漂亮。“目怒力无穷”,眼睛一瞪,威力无穷。“声吼千山振”,这个振是振奋、振兴的振,千山,各个山头,表示各方面,大家很受振奋。“口呼一剑风”,讲课说法,慧剑之风。“举头惊百兽”,狮子吼,讲课说法,如狮子威服百兽。“善化石屏中”,他的功德刻入石碑、石照屏里了,载入史册。

他出生100年前立的石照屏,包括一副对联:“云开日镜毬生色,水受风梭剑有声”,乌云散开了,太阳出来,狮子玩的球(文化)光彩照人,开始振兴了。水受风梭剑有声,风梭,就是风,他在台湾、在太湖,旁边是海水、湖水,这句是说,在水边,口呼一剑风,讲课说法,智慧与文化风行天下。剑有声,慧剑铿锵有声。

开蒙

先生于6岁开蒙,习读四书、五经以及《康熙字典》《纲鉴易知录》等。

幼时课外读物,诸如《三字经》《千字文》《昔时贤文》《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岳传》等小说,多从光俅伯(读书出身、博闻强记,系先生父亲商号的得力帮手)处听来。

小学

先生在十一岁时,其父认为时代变动,故凭借家中关系,使免去入学考试,而插班入读乐清县立高等小学堂(今乐清市实验小学)六年级,接受英文、数学等新式学科教育。

林梦凡

总角交情七十年

一生岁月乱离天

心空玉树临风相

才薄中流逆水船

早识刼余当髙隐

如何老去犹行颠

呼童且换修罗手

百代清平可息肩

丁卯冬月于华府书寄

梦凡吾兄伉俪教正

南怀瑾

先生一九八七年在美作诗并书寄身在大陆的林梦凡伉俪。林梦凡是先生的同乡、儿时的好友。先生小学时借住在好友林梦凡县城的家中。

南怀瑾先生《我的故事我的诗》:

我十二岁的时候,那年在本地(乐清)的高等小学毕业,这一年是我的大转变时期。那个时候的学校是推翻满清后改的学制,我原是读私塾出身的,在家里读,所以有中国文化的底子。

我常常笑,我这个文化底子,是六岁到十一岁学的,用到现在。我后来上过洋学堂,就是改制以后的学校啦,吸收西方文化来的。

我也受过军事学校教育,也教过军事学校,各种教育自己都受过,都教过,但我认为都是浪费,一直到现在教育都是一样。现在中国文化教育制度,是推翻满清时候的制度,采用西方文化来的教育方法,浪费人的生命精神,现在我们自己也改不了。

像我个人的经验,也包括老前辈的经验,由六岁起到十一岁打下来的底子,虽然只读中文,只读古书,包括了历史、地理各种各样,但在后来几十年的应用就是这些。

所以后来在大学上课我不带书本,只要带一支粉笔就够了,想到什么,讲到什么,都写得出来,用不着把自己的臭著作挟在手上,叫学生看哪一段,然后教了几十年还是那一本烂著作,这个是我最反对的。

后来我十一岁进高等小学,那个时候的高等小学,如果拿现在学制来讲,等于现在台湾、大陆的小学六年级吧!那时我是插班进去的,当时高等小学年纪大的学生有二十几岁的,有些学问都很好,我是最小一个,考试是进不去的,因为还有英文啊,数学啊。

我怎么进去的呢?因为我父亲说这个时代不对了,要去读洋学堂,就找一个很有声望的老前辈,去找那个高等小学的校长,校长是他的学生。说某人的少爷要进来,要免掉考试,就给他插班,所以我高等小学只读了一年。一进去什么英文啊,什么数学啊,我都不知道,只有拼命跟,跟得昏头昏脑,尤其我不喜欢读外文,什么ABCD,我说中国人为什么要学那个东西,可是还是要认啊,要念啊。

先生题字

我在十三岁曾奉林师缺如先生命,即于此校代课半年,实为不更事之童首。今应此校书记校长朱献丰嘱书校名。蓦回首亦一奇。——南怀瑾

▲朱味温先生

朱味温,晚字复戡,是先生诗学的启蒙老师。朱味温之子朱筱戡,是先生同学。先生为纪念味师,印行《复翁诗集》《复翁吟草选集》,收录诗词400余首。

▲复翁吟草选集

1986年,《复翁吟草选集》初版,封面由王凤峤题字,封底是孙毓芹所书的朱味温先生〈扫墓〉诗:

万山松木撼风声

手扶枝条暗自惊

地下或留干净土

人间到处可怜生

苟全乱世儿无幸

得傍先坟死有名

老病日深拜不起

千愁诉尽觉身轻

南怀瑾先生《复翁吟草选集·前记》:

仅以私记昔年师示所作《扫墓》一律,悲凉愤慨,感念殊深,虽时逾五十载,犹琅琅背诵,一字未忘,今藉此以补此集之未收者,聊以志师道之不坠。

▲复翁诗集

1989年,《复翁诗集》初版,封面由孙毓芹题字,封底是朱味温先生墨宝,〈次胥蓭九日集饮丹霞寺登李忠定读书台用朱子九日登天湖韵〉:

犹是重阳人事非

携尊来叩白云扉

诗情今日还应健

酒力隔年觉渐微

绿鬓追欢伤老大

黄花溅泪感歔唏

人生百岁几佳节

不醉同君且莫归

南怀瑾先生《重印〈复翁诗集〉赘言》:

一日,偶过师室,翻阅案头有清人吴梅村诗集,检其律诗之什而读之,爱不忍释,师见之,乘兴为余朗吟梅村《琴河感旧》四律,然后掩卷泊然,相与一笑而退。余即取清诗一卷,由梅村而遍读集中诸家之作,情怀磊落,较读唐诗而有胜得,因而心异人言诗须先习盛唐,宗法李杜,方为正规,如清初诸家,不可学也。为此而疑情顿起,横梗胸中二三十年。于是虽劳役四方,从事多途,行事所携,不离诗卷,迨其遍读历代诸名家之作,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会之于心,始得释然。所谓后后者未必不胜于前前也。

南怀瑾先生《我的故事我的诗》:

这位朱筱戡,他的父亲是我学诗的老师,现在有一本诗集出来,还是我写的序。当年他是名学者,我讲真的,学诗我是跟这位朱味渊先生学的,就是朱筱戡的父亲。这位名诗人的学生里头,我是年纪最小的一个。我跟这些同学,年龄相差几十年啦,还有朱镜宙(章太炎的女婿),后来在台湾曾住在我那里。章太炎的女婿作过甘肃的财政厅长,银行的行长,都是名人,只有我不是名人,最小的一个。

我只跟朱先生学了一个暑假,我们家里一班读书的,包括我的表哥王世鹤,就是王伟国的父亲,他是读师范学校的,暑假回来也参加。我们那个时候,都自动地请最好的老师在家里补习,还是旧文化的观念,就是私塾。我父亲就告诉我,我表哥家里请朱先生来教,问我去不去啊?一听朱先生大名,当然去啊。我那个时候是小孩子,朱先生诗很好,他每天教完了,讲讲写诗写字。我一听他读诗,就喜欢听,又很难过,就是满腔悲凉,悲观的味道。

他那个念诗的声音,我喜欢站在窗子外面听,就那样就懂了诗的道理。我从小就会作诗了,因为诗学渊源是从朱先生学来的,我没有问过他怎么样作诗,就会了,平仄音韵都会了,一个月时间只听几次他念诗懂了的。所以诗词韵文,如果不懂念诗的方法,光是看看读读,诗是作不好的。

▲井虹寺玉溪书院

井虹寺玉溪书院位于乐清四板桥的井虹寺,是南氏祖先在山上修建的家庙。先生于高等小学堂毕业之后,转至南氏家庙自修。在十三岁至十六岁时,常独往返家庙与家之间,并在庙内题字“玉溪书院”

南怀瑾先生《我的故事我的诗》:

我高等小学十二岁毕业,倒数第一名,因为洋科目,都是拼命赶,勉勉强强赶到了,所以是倒数第一名。不过还有几个小学的老同学,他们后来学问都很好,作到教授的都有。讲起我当年,当时他们就是有点顾忌我,这个小兄弟不得了啊。

毕业以后,父亲告诉我不要读书了,高等小学毕业就好,读书的目的是认字,会写信就可以了,你不要出门,不要读书,家里饭也可以吃得起。可是我十二岁时家中已经很糟糕了,家道中落,为什么中落?这个里头有大事故,时代有变动,就不讲它了。父亲希望我一辈子作一个隐士,归隐在家乡,山上有田,一辈子不要出名。我父亲很欣赏隐士,中国文化里头有个隐士,后来写《高士传》那一种的。但是呢,我非要出来读书不可,父亲虽然很严厉,也只能随便我了。我说你不让我出来读书,我自己读,父亲就说:“好吧!那你到我们家庙上读。”

我们南家祖宗在山上修一个庙(井虹寺),我的诗集中第一首,井虹寺这首诗,是我跟父亲赌气,收拾行李背着书就跑到庙子。这个庙是个古老的庙,是我们南家家庙,只有一两个和尚。这个庙子好像是宋代开始,据说出过两代高僧,是得了道的圣僧。我父亲还告诉我,有一代的圣僧作一副对子在这个庙子,非常好,我现在常常拿来用:

得一日斋粮且过一日,

有几天缘分便住几天。

所以这一副对子也可以说影响了我一辈子,我现在跟你们大家相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到处跑,我差不多都是这个心情,“得一日斋粮且过一日,有几天缘分便住几天”,可以说我一辈子走的路线,是苦行僧的生活。

当时我住在庙子上,我们家族中大概每代都有一个人出家,当时这个出家的老和尚,我叫他公公,因为他俗家姓南,没有文化程度,还有一只眼睛有毛病,烂的,一只脚是跛的,很可怜的一个人。庙子上放有很多空棺材,小的时候看到吓死了,我们那个地方人啊,有些年纪大的,把自己的棺材先做好,怕死了后代没有钱给他办后事。那空棺材堆在庙子后面,堆得很高啊,那个时候又没有电灯,青油灯一盏,到了晚上冷庙孤僧,就这么一两个老和尚。

我是一个小孩,才十二岁啊,在这个山上自己读书,到了晚上很可怜,棺材又多,我又怕鬼,怕得不得了。我这个公公和尚啊,天黑做晚课,敲个木鱼,南无阿弥陀佛……这样敲,我怕鬼就拉着他的和尚衣服,我说公公啊,快点,快点念完进去睡觉,我一个人不敢啊。当时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我从家里拿来的菜是荤的,另外有一个和尚也吃荤的,他的荤菜放在抽屉里头,桌子上摆的是素菜。那是一个很有名的和尚啦,专门出去放焰口,念经的。当家的和尚就是我这个公公,他是吃素。我的菜拿来吃几天,回家只去拿菜,过年父亲都没有准许我回家,虽然我是独子。

所以我在山上读书,在那一年多当中,把一部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反覆地读了三次,所以对历史的事情比较熟,也是在那个时候打的基础。那个时候我家里一部历史书,全套带来了,古文都是没有圈点的哦,我圈点三道,先用白笔圈点,然后拿去给父亲看,给老师看,没有圈错,第二道才用黄色,有时候也会圈错,上下句子圈错了观念就不同。最后才是用红笔圈,所以自己对自己下过严格训练的功夫。

那时候我读书,程度是自修出来的啊。那个庙子旁边一条溪叫玉溪,我挂了个招牌,自己写了四个大字,“玉溪书院”,听说他们现在还帮我保留在那里。小时候爱写字,所以后来我到外面,对于这一段生活读书的经历,我很光荣。至于我哪里出身,就是玉溪书院,任何洋学校学历我都不登记。玉溪书院在哪里?我自己办的,我就是校长,我的出身,一辈子那么狂妄,玉溪书院四个大字,是我自己写的,写得很大贴在那里。

重建井虹寺记

井虹寺因劫余毁损,乡亲合力在原遗址上重建,1996年请先生作记、撰联。

《重建井虹寺记》

中国幅员广袤,自昔号称以昆仑为首,东临于海,宇内名山大川,何足胜数。乐清滨海之岩邑也,独以雁荡而显名于世。分岭南来,至马鞍山而东俯海屿,冈峦与平畴交错,虽有良田美池,而濒海之区,土质多咸,丘陵起伏,俗亦曰山。

若回顾寰中之高山胜水,诚微不足道也。唯昔贤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曰:人杰地灵。固其然乎!岂其然乎!但自乐邑西乡之晚斜阳而四板桥,冈峦屹起,有寺而曰井虹。溪流不远,潭浅不深,而气象云蒸,如龙似虹。平陵圆耸,山径陂迤,而岭壑凤翔,仿佛灵境。

溯自唐末五代时期,后梁贞明年间,初建寺院,易名政洪。迨南北宋间,禅宗鼎盛,从大慧宗杲禅师住持径山衍化,寺中先后辈出高僧三位,曰觉秀,曰道琛,曰忠告。或单提心印,或参合宗乘。邑人崇敬,尊称圣僧。

昔时,先君见告,其中曾有一圣僧述一联曰:“得一日斋粮,且过一日。有几天缘分,便住几天。”余实忆诵不忘。从此经历世代,迭有废兴。

民国缔造,破殿三楹,颓垣败壁,老僧德培,乃吾宗先辈,冷庙孤僧,撑持住此。父老相告,此处曾为书院,名曰玉溪。方余童年,心慕古人读书山寺之风,故于寒暑假期,曾两度携卷自修于此。单身只影,静趣盎然,山长生员,皆自不二,无师自通,每独失笑。

今回首前尘,已过六十余载,寺经劫余,仅存遗址。故乡善信,力谋兴复,闻我尚在世间,募缘回向,并嘱为言。高僧已去无余迹,尘梦何由留旧踪,是为之记。

丙子(1996)清明南怀瑾 记

南怀瑾撰题井虹寺联:

南山前北山前南北山前问南北

东方佛西方佛东西方佛表东西

山不高水非深历劫坦然观自在

鸢飞天鱼跃渊平常境界见如来

鹫岭后身见说菩提原无树

井虹现瑞眼前明境本非台

先生诗作

暑期自修于井虹寺(政虹寺)玉溪书院早归:

西风黄叶万山秋

四顾苍茫天地悠

狮子岭头迎晓日

彩云飞过海东头

南怀瑾先生

岁次壬申一九三二年

时年十五岁

南怀瑾先生《我的故事我的诗》:

有一点你可以了解,我一辈子对于人生是悲观的。同时我也发现,世界上的英雄人物,他的心理都是悲观的,这有点太吹牛了。譬如讲历史,曹操、唐太宗等等,都是悲观的,包括西方的英雄。为什么人会悲观呢?因为有点神经质的,要嘛很狂的。……曹操也很悲观的,举个例子,你们都晓得曹操很多名诗,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处处是悲观的,想作了不起的英雄,心里都有一种宗教性的悲观,我的一辈子也是悲观的。不过这个时候是儿童时代,不大成熟。

最要紧的,我虽然在山上自修,读古书,我还会花钱到上海订《申报》,要了解时事。可是呢,上海的《申报》到了我们乡下,到了山上啊,已经一个月以后了。可是我还是要看报,看得不大懂,但是我看报的习惯连广告我都看,这是一个要点,所以慢慢对外界的情势,似懂非懂,觉得很不对的样子,因此才有这一首诗。

这首诗是写景的,也是实在的,我常常回家去拿菜,很早就下山了,拿菜回来,碰到太阳刚刚出来,山上庙子到我家之间有个山坡,叫狮子山,所以说“狮子岭头迎晓日”,天刚亮,“彩云飞过海东头”,这是十五岁所作的那首诗,所以我们家乡有些同学都记得。

在这里你看出什么没有?重点告诉你,诗词文章有一个东西很重要,都有“谶语”,就是会有预言的作用。很多人的诗里头都会有这个东西,这就是谶语。在这里,我几十年后,三十几年在台湾,才印这本诗集,“彩云飞过海东头”,这个是第一首。

▲1930年浙江省国术馆名师合影

外出求学

二十世纪三〇年代,浙江省国术馆名师云集。1935年夏,先生18岁,独往温州坐船到上海转火车,至杭州里西湖,考入浙江省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师从太极拳家田绍先(字兆麟)。

先生每学期皆排年级首位,习武空暇亦自读不辍,被同学暗称“书蛀虫”。 两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浙江省国术馆

浙江省国术馆(现址:西湖博览会博物馆):

为倡导“国强必先民强,民强必先体强”,以国术运动振作中华民族精神,浙江省国术馆1929年6月在杭州成立,11月举办“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全国性国术大比武、全国武术擂台赛),盛况空前,被称为国术史上的“千古一会”。

▲先生与郑康(左)

郑康《追忆南怀瑾先生》:

怀瑾兄则似乎有些“不合群”,每每假日他大多是抱着几本书,躲到西湖边人迹稀少的地方看书,直至日斜暮色方回,于是一些调皮的同学都暗地称他“书蛀虫”。可我现在看来,怀瑾兄今后所以能成一代国学大家,是和他年轻时勤奋苦学,广汲博取所致。

……在校期间,我和怀瑾兄只有在上武术课时有所交集,对于学科、练功,老师的要求非常严厉,我们也都不敢怠慢,每学期结束,怀瑾兄总是年级排名首位,我也排在年级第二。

……七七事变后不久杭州沦陷前夕,浙江国术馆即宣布学校临时解散,所有学员一律遣散或回原籍,待时局好转后另行通知复课。我是家中的长子,因此和大多温州籍同学一样暂先回了温州,只有怀瑾兄和另一同乡郭正平(浙江国术馆第三期学员)去了其他地方,从此关山重重,我和怀瑾兄失去了联络。

▲先生回信

1992年,先生给浙江省国术馆同学郑康回信:

郑康老弟左右:

四月廿二日来信及代人汇款购书,均收到,照办。正好我在此数日中,尚在香港,不然行旅于欧洲、日本各地,不容易联络得到。阅老弟来信,使我回忆杭州国术训练班诸同学,恍如隔世,颇多感慨。不知全恩德尚在人世否?今在何处?甚念。郭正平自1947年上海一别,毫无往来,一切情况不详。歉甚。老弟在美,安享晚年,甚为羡慕。我今为温州建金温铁路,及国内许多方面需要,事情极忙,古人所谓“鸟入青云倦亦飞”,颇为自怜自叹!恕忙不及一一。即祝

旅安

1992年5月18日

南怀瑾

▲秋水山庄(2014年摄)

浙江省国术馆求学期间,先生在杭州里西湖秋水山庄闲地庵(史量才家庙)邂逅圣士法师,受赠《金刚经》《指月录》,并阅览道家秘本等藏书。

南怀瑾先生《为影印<指月录>感言》:

年十七,求学杭垣,于葛岭玛瑙寺与一行脚僧相值,问余:游兴佳乎?余曰:甚乐!僧曰:子何处甚乐?余曰:乐在心中。僧曰:子心在何处?余即点胸曰:心在此中。僧曰:此乃肉团之心,非子真心!余闻而大惑,即以此话诘之里西湖闲地庵一头陀名檀波者,头陀大笑,赠余以《金刚经》,曰:诵之可见真心。

三英八石法空空

乞活何须草木中

我自炼心还炼骨

心头热血比丹红

静源先生

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三英八石法空空”,三英八石不解释了,都是矿物质的药。像黄金、水银、硫黄、砒霜,这些都是毒药,道家炼丹吃的毒药很多。像我本身,差不多这几种毒药我都亲自试验过,砒霜我吃过,黄金吃过,硫黄吃过,那是很可怕的,准备吃死了就死了。不过我也很滑头的,每一次吃毒药的时候,把解药先摆在旁边,万一中毒了我就吃解药。所以要研究清楚。

三英八石,黄金这些东西,反正是石头,中药里头普通像云母啊、石膏啊,这些都用了。“乞活何须草木中”,我们要想活,何必靠吃草药呢?西药矿物质很多,中国药草木的很多。“我自炼心还炼骨,心头热血比丹红”,最难治自己的心、思想。这个思想、心的东西,都在老庄的书中。

▲杭州孤山文澜阁藏书楼

浙江省国术馆求学期间,先生常到孤山文澜阁藏书楼阅《四库全书》。文澜阁是珍藏《四库全书》的清代七大皇家藏书楼之一,所藏《四库全书》自乾隆五十二年始陆续颁发,至乾隆末年颁齐,排架集齐后对外开放。

▲1936年的杭州之江文理学院全貌(现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浙江省国术馆求学期间,先生到之江文理学院(现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中国文学系旁听,期间有诗作《简朱筱戡兄于南京》。

先生诗作

简朱筱戡兄于南京:

秋水伊人消息杳

江湖作客马蹄轻

秦淮风月西湖柳

一样飘零太瘦生

南怀瑾先生

岁次丙子一九三六年

时年十九岁

来源:恒南书院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