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静夜思》在唐诗的浩瀚海洋里,如永恒星辰,照亮了无数个寂静的夜,也深深植根于我的心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二十字,力量直击人心。从主题看,这是典型的思乡诗。明月照床前,诗人恍惚觉是地上霜,“疑”字用得巧妙,将诗人初醒时朦胧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勾起读者的好奇与遐想。
意象运用上,明月是核心。古诗词里,明月常与思念相连,跨越时空,高悬天际,人人仰头可见,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寄托。李白异乡夜遇明月,触发心底深深对故乡的眷恋,那月光是承载着浓浓乡愁的纽带,连接着千里之外的故乡。
修辞角度,诗直白质朴却巧用比喻,把月光比作霜,让原本抽象的清冷之感变得具体可感,使读者仿佛能触摸到那霜的寒凉,进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
结合历史背景,李白一生渴望入仕,心怀壮志地游历四方,漂泊中难免有孤独落寞的时刻。那夜,远离家乡的他,或因白日奔波,或感慨理想与现实差距,月光洒下,思乡情如潮涌,再也抑制不住,化作了这千古流传的诗篇。
于我,此诗意义非凡。2017年,我的宝贝女儿出生后,夜晚常常是我抱着她的温馨时光。在哄她入睡的过程中,我总会不自觉地朗诵起《静夜思》。那时,我虽身处家中,却仿佛也能通过这首诗,感受到李白当时那种对“根”的牵挂,对熟悉之地的怀念。女儿虽不懂诗意,可那朗朗上口的语句,却在小小的房间里一遍遍回荡,似乎也为那静谧的夜增添了几分诗意。
总之,《静夜思》穿越千年,无论何时何地,轻轻吟诵,思乡情与诗意便扑面而来。我们可循文字触摸诗人心境,感受情感共鸣,领略其艺术魅力,它也将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彩,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传诵、细细品味。(冰溪洋)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资深博主,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