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创新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模式,激发组织活力,成为国企各级党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政企村”联创联建作为一种新兴的党建模式,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成效,为探索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新路径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政企村联创联建,是指政府、企业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之间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活动的一种新型党建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党建的条块分割,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企村”联创联建的酝酿
从需求层面看,企业有解决生产经营矛盾的需求。企业生产经营中,特别是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项目在项目选址时往往存在“邻避效应”,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和谐有序的不稳定因素。为未雨绸缪,企业期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找到一种长效机制,营造良性外部发展环境,保障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从实现路径看,有可参照借鉴的成功经验。在中缅边境一景区,地方公安边防立足当地多民族实际,与企业、村党支部建立“警企村”,在提升党建质量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强边固防、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的共赢之路。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省委有号召、有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
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乡村振兴共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生态这道大“考题”,让地域概念的纽带更牢固。
从操作层面看,相关参与方在主观上有意愿。政企村联创联建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国有企业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农村则拥有土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优势。三者结合,形成强大发展合力,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提高周边居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一模式还可以促进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增强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二、“政企村”联创联建的优势探索
打造区域化“价值党建”共同体。取长补短,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好各方现有硬件设施的最大效能。坚持“政治使命,企业属性”,国有企业入驻和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劳动力回流,缓解乡村“空心化”;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村镇党组织积极配合协助国有企业工作推进,政府、国有企业和农村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三方联动、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由“各自为战”到“资源共享”,“一家红”到“一片红”,绘就区域化发展“同心圆”。
推进企业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国有企业以开放姿态零距离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以“企业开放日”等活动形式邀请周边村民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发展,及时消除周边居民疑惑和担忧,“邻避”变“邻利”,厚植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企地关系健康发展。
促进廉政国企风气树立。通过多方的密切接触,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发挥进一步优化,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邀请当地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成为廉政监督的“流动哨”“信息员”,促进关键节点廉洁风险透明化、可视化,进一步织密国有企业廉政监督网。
三、“政企村”联创联建的路径思考
以党建为桥梁。紧跟时代步伐,党组织间互补协作,共享党建资源,以开放姿态吸纳有益经验,充分发挥党建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丰富基层党组织的形态,实现“一方出题,三方共答”。
以活动为基石。形式作为内容的展现方式,是内容的载体。有效的活动形式能够以意识形态为引领,与现实紧密结合。围绕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共同落实行动,是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活动组织中,尽可能考虑在“发生地”讲“身边事”以此感召“身边人”,在熟悉的场景更易形成互动参与的“场域”,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以发展为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以增量思维看待发展中的博弈。政府围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商环境而努力;国有企业着重履行国企之社会担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村民提升认识、提升收入、提升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落地;村民以自强自立为前提,从内到外全面提升“精神颜值”,提升获得感。
总之,“政企村”联创联建作为探索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新路径的一种有效尝试,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成效。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这一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推动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王乙茜)
校园视点
教育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