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2017年8月16日业已百岁,仍然认为自己无家可归,实乃众望所归的大学者饶公饶宗颐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求真 求正 求是》的文章,阐述了自己汉学应该称之为华学的观点,以及对新经学的认识。特别是新经学,曾与季羡林老先生取得共认知:
"如可考虑把一些兄弟民族的经典列为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一,也可酌量兼顾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些经典。"
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的经典有目共睹,整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兄弟民族的经典,拥有自己文字少数民族,列入中华民族经典尚还容易,那些没有自己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形成的非物质文化经典,又该怎么列入呢?一直是困扰的难题。
毕兹卡---意译为土生土长的人群,也是湘西土家族的自称。1957年1月,国家正式认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却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历史学者考证,早在夏商周时期,其先民就已经生存繁衍于中华大地上;说其年轻,是因为仅在20世纪才被正式承认为单一的民族。现在土家族有人口约800万,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排名中列第六位,主要分布在今湘鄂渝黔边区以及大湘西一带。在其长期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毕兹卡粘图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可以说是土家族的经典文化,当然肯定也是中华文化的经典。现在流行的湘西土家草木画就是在毕兹卡粘图的基础上的演变与发展,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民族艺术。
土家族人勤劳勇敢、质朴善良、能歌善舞,爱干净好清洁,有爱美的天性。信仰神灵,崇拜祖先,相信先人保祐,后又发展到多神崇拜。各地各村寨都有许多自己的庙宇,如土地庙、五谷庙、猪头庙。许多土地庙常见于村寨前,五谷庙更是有多处遗址。现在杀年猪后还有人背猪头到猪头庙遗址处祭祀。土家人出于信仰和祭祀,需要常在庙中摆放种植的五谷和养殖的牲畜头以及采集的草药。在自家院中,人们通常在门上,房屋的板壁上贴、挂装饰。如牲畜头、皮、尾;植物中的五谷穗、葫芦等,还有用成熟的苦瓜种子趁自身粘液未干时贴成如桃花花瓣,用来装饰环境。
1953年出生的丁志平先生,字号丁木,就是为了继承和弘扬这传统技艺,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其外婆,用刚成熟的苦瓜种子粘贴成花的图案,张贴在家里,很是漂亮,经常被人夸赞,自此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年轻时又跟随当地知名的国画家田明先生学习绘画,奠定了扎实的中国化功底,拓宽了审美视野。同时又向民间老艺人涂世勤学习扁匾额制作技艺,手传心授,得其真传,大悟其道,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道通为一,个性鲜明,成为一种全新而独特的艺术。若谈及土家族的匾额,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桑植谭家坪一户农家女儿与人有了私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在当时则被视为不守妇道。有辱门庭,于是乎就被不讲情理的族长捆绑起来,沉入潭底,含泪丧身而亡。谁知自此以后,族长家中夜晚时而有女子悲怨哭声,时而有女子凄惨笑声。时而有人叩门响声,时而又在敲打窗户,让族长心神不宁,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就请来道长作法,开坛设祭,把桃树枝挂在大门上,避鬼驱邪。此后家中还真的开始安宁与平静。族长是一位爱美与讲究之人,总觉门上挂了几根树枝,过于粗陋,难免有失雅致,而取下又怕鬼邪重新作祟,于是就请当时农间艺人加以修饰。经一番美化,将桃树枝镶贴在大门两边,并用桃树皮作框,看去像一对条屏画。
何处一屏风
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
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
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
字字恐成龙
----诚如唐朝诗人韩偓的《草书屏风》所形容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既美化了环境,又起了避鬼驱邪的作用。自此,这种土家草木画开始普遍流行。据说当地老人祝寿、庙堂祭祀都常挂有用松枝、松针、松树皮、椿树皮等制作的匾额或贴图,以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如南山不老松,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在清咸丰年间,以贺富臣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将这种粘画,发展到了史无前例的巅峰。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战乱饥荒,人们又要为生活疲于奔命,毕兹卡粘图,已濒危失传,让人好不忧心忡忡,如果绝迹,岂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丁木先生居安思危,临危不惧,敢于担当,敢于以弘扬自己土家族文化为己任,呕心沥血,孜孜不倦。根据涂氏师傅的口传心授,再融入自己教学多年,课堂上制作动植物标本的经验,特别是退休后,十几年如一日,反复琢磨,重复实验,屡败屡战,诚如宋朝诗人蔡伸《苍梧谣》所形容: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终于使这已濒失传的技艺,得以恢复与发展,取之名曰:湘西土家草木画---这土家族的文化经典得以传承与发展。
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经典,也就是不可能通过文字的形式,列入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之列。丁木先生复活了土家族卡兹卡贴画,早在2016年就申请了国家专利,而且还亲自编定贴画制作的教材,规范了制作过程与程序,极大增加土家族文化经典,列入中华文化经典的可能性,促进了土家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各民族的文化复兴。丁志平丁木先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种历史文化的担当,让人发自内心的尊敬。微斯人,吾与谁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附:丁木,原名丁志平,土家族,1953年生于湖南省永顺县,退休教师,是我国草木画艺术创始人。丁木先生自幼酷爱艺术,自学了油画技法和国画技法,后来又师承国画家田明先生,以及匾额制作艺术家涂奇勋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丁木先生决意拓展油画艺术的表现手段,这样,既可以保留油画艺术的科学性,还可以融入国画艺术的最大限度美学表现方式,又可以把浮雕艺术的长处吸收进来,于是,创建了草木画艺术。所谓草木画并不是只以草木为作画材料,草木画在作画材料方面是没有限制的,其贱不弃草木,贵不惜黄金。在工具使用上,既保留了油画的画笔和颜料,也加进了工艺美术的全部工具。几十年的艺术创建实践,使得丁木先生的草木画艺术越发成熟,也因此在多所学校开设草木画艺术课。2022年重庆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邀请丁木先生介绍推广草木画艺术,在周启凤教授等建议下,丁木先生正式编写了《草木画艺术》教材,这标志着草木画作为艺术成为正式的门类。丁木先生还是位慈善艺术家,他义务地教授了许多农村孩子,使得他们以草木画艺术为技艺就业。木,原名丁志平,土家族,1953年生于湖南省永顺县,退休教师,是我国草木画艺术创始人。丁木先生自幼酷爱艺术,自学了油画技法和国画技法,后来又师承国画家田明先生,以及匾额制作艺术家涂奇勋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丁木先生决意拓展油画艺术的表现手段,这样,既可以保留油画艺术的科学性,还可以融入国画艺术的最大限度美学表现方式,又可以把浮雕艺术的长处吸收进来,于是,创建了草木画艺术。所谓草木画并不是只以草木为作画材料,草木画在作画材料方面是没有限制的,其贱不弃草木,贵不惜黄金。在工具使用上,既保留了油画的画笔和颜料,也加进了工艺美术的全部工具。几十年的艺术创建实践,使得丁木先生的草木画艺术越发成熟,也因此在多所学校开设草木画艺术课。2022年重庆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邀请丁木先生介绍推广草木画艺术,在周启凤教授等建议下,丁木先生正式编写了《草木画艺术》教材,这标志着草木画作为艺术成为正式的门类。丁木先生还是位慈善艺术家,他义务地教授了许多农村孩子,使得他们以草木画艺术为技艺就业。
青年看点
聚焦最新热点传递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