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三爷一家

常去滑县医药公司采购药材的刘氏中医从业者中,还有在县城行医的我的三祖父刘守礼。曾祖父刘岚峰八十岁以后,把门诊完全交给我三爷打理,自己叶落归根回到家乡,在我家里颐养天年。

三爷刘守礼比我父亲还小两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三爷平时在县城,有时候也回家乡,到家里来和我父亲闲聊。他们之间的“闲聊”,完全是中医诊治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探讨,有时候夹带有治病救人的离奇故事,特别是在讲故事的时候,我在一旁都听得津津有味。改革开放后,1985年,三爷刘守礼将眼科门诊迁至道口镇大东关,就是现在的道口古镇大集街。三爷家七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的四堂姑刘英和我同龄,加之后来的某个因素,交往稍多些。为了能使刘氏中医眼科不断壮大,三爷摈弃以前“传男不传女”的陈旧观念,将全部的刘氏中医眼科诊疗技术分别传授给了四姑刘英和小叔刘迎宾。堂姑刘英和堂叔刘迎宾也都不负重托,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我在滑县三中上学时,邻班同学中有个叫于全华的,也是中医世家子弟,偶尔会到我父亲的卫生室攀谈几句,因此我们时常有接触,虽然交往不算多,却也是互相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想到若干年后,从业中医的他娶了我三爷家的四女儿刘英,昔日的老同学竟然成了我的四姑父。四姑父于全华在滑县中医院工作,近年来有时候父亲会去他那里住院调养身体,免不了给他添麻烦。有一天在病房里,我还是像上学时那样直呼其名,被病床上的父亲呵斥了一顿:“这是你四姑父呢,直呼其名成何体统!”我这才意识到至亲关系因辈分不同而必须遵从的规则,不应受其他因素干扰。四姑父在体制内,目前已是滑县中医院的领导层和业务骨干;四堂姑则在医院北边的那条大街开门诊,收治各种眼科疑难杂症。

步入四姑刘英的刘氏中医眼科大堂,馥郁的草药香扑面而来,诊室布置古色古香,阵阵捣药声悦耳动听。在每一个病患者面前,四姑总是带着她温柔可亲的笑容。时有病患者排队的情况,四姑对病患者的耐心也都始终如一,迅捷地将病名、病因、病症治法等形成程序管理,如信手拈来。四姑在祖传理论方剂的基础上,根据“目病使经脏先病,有诸内始形诸外”,运用“培本荣目,整体调理”法,治疗眼科常见病、疑难病,尤善运用祖传特效中药方剂和针灸、穴位按摩等手法内外兼治,治疗各种眼科常见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如:视神经炎、糖尿病眼底病变、眼底出血、干眼症、角膜炎、手术后并发症、青少年近视、弱视等),为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四堂姑医术精湛,妙手仁心,赢得周边省市很多患者慕名前来求医。1996年,四姑刘英创立了滑县中医眼科研究所,把刘氏中医主打的眼科诊治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如今,四姑家的女儿也学医,某大学医学研究生在读。

堂叔刘迎宾比我小六岁,但自从我对四姑父直呼其名挨了父亲训斥之后,也就老老实实喊“叔”了。堂叔刘迎宾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娶的是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崔艳红。婶子漂亮又贤惠,待家人和亲戚朋友都特别亲。我每次上门,不等堂叔吩咐,婶子都忙前忙后地张罗。对待亲人如此,病患者来了当然也是耐心服务、照顾有加。叔叔婶子年轻能干,先后创立了滑县首家眼视光中心(专业眼科诊疗和医学验光配镜的完美结合)、医学验光配镜中心,并率先在滑县使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疗效令人满意。叔叔婶子的两大“中心”,一个在道口镇红旗路大宫桥西,一个在滑县一中附近。两大“中心”还与北京、天津等多家眼科医院建立了远程合作关系,年门诊量达30000人次以上,已经成为省内著名的眼科疑难杂症诊治中心之一。

五堂姑刘灵霞最初也学医并从医,后来因为其他缘故改行了。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